越乡兮深处,姚江兮攸注。
将考筑于盘涡,遂逸钓于幽渚。
春日兮载阳,桂楫兮兰桨。
泛中流兮容与,榜人歌兮慨慷。
揽物华之骀荡,鉴水德之灵长。
朝骋骛兮天姥,夕弭节兮雷门。
临禹穴以探秘,溯耶溪而讨源。
起渭滨兮捐吾土,济商川兮排帝阍。
沧波怅公子,芳草忆王孙。春来脉脉,江注悠悠。
河清不可俟,胡为久淹留。
羌铭功于石室,终毕愿乎丹丘。
越乡兮深处,姚江兮攸注。
将考筑于盘涡,遂逸钓于幽渚。
春日兮载阳,桂楫兮兰桨。
泛中流兮容与,榜人歌兮慨慷。
揽物华之骀荡,鉴水德之灵长。
朝骋骛兮天姥,夕弭节兮雷门。
临禹穴以探秘,溯耶溪而讨源。
起渭滨兮捐吾土,济商川兮排帝阍。
沧波怅公子,芳草忆王孙。春来脉脉,江注悠悠。
河清不可俟,胡为久淹留。
羌铭功于石室,终毕愿乎丹丘。
这首《春江辞赠诸比部》由明代诗人皇甫汸所作,描绘了诗人对江南春日江景的深情赞美与感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历史文化的追思。
首句“越乡兮深处,姚江兮攸注”开篇即点出地点,姚江作为背景,引出后续对江南风光的描绘。接下来,“将考筑于盘涡,遂逸钓于幽渚”则描绘了诗人考察筑造与垂钓的场景,隐含着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春日兮载阳,桂楫兮兰桨”两句,通过春日阳光与桂木、兰花的结合,营造出一幅生机勃勃、清新脱俗的画面。随后,“泛中流兮容与,榜人歌兮慨慷”则进一步渲染了江上泛舟的悠闲与畅快,榜人的歌声更添了几分豪迈与慷慨。
“揽物华之骀荡,鉴水德之灵长”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万物的欣赏与敬仰,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朝骋骛兮天姥,夕弭节兮雷门”则通过天姥山与雷门的对比,展现了时间的流转与生命的节奏。
“临禹穴以探秘,溯耶溪而讨源”体现了诗人对历史文化的探索与追寻,禹穴与耶溪分别代表了古代的地理与文化符号,彰显了诗人的文化情怀。
“起渭滨兮捐吾土,济商川兮排帝阍”则通过典故的引用,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个人与国家之间复杂关系的思考。“沧波怅公子,芳草忆王孙”则是对远方亲朋的思念与对美好时光的追忆。
最后,“春来脉脉,江注悠悠”再次强调了春日江景的温柔与绵延不绝。“河清不可俟,胡为久淹留”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当下行动的反思。“羌铭功于石室,终毕愿乎丹丘”则以对历史功绩的铭记与对理想之地的向往,收束全诗,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与高远的情怀。
整体而言,《春江辞赠诸比部》不仅是一首对江南春日美景的赞歌,更是诗人内心世界与历史文化深度交融的体现,通过对自然、历史、人生等多个层面的思考与感悟,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与独特的艺术风格。
泉山南望海之滨,家乐文儒里富仁。
弦诵多于邹鲁俗,绮罗不减蜀吴春。
怀章近辍枢廷杰,制锦重纡学馆人。
岂独光荣生邑里,须知美化浃瓯闽。
前人初用茗饮时,煮之无问叶与骨。
寖穷厥味臼始用,复计其初碾方出。
计尽功极至于磨,信哉智者能创物。
破槽折杵向墙角,亦其遭遇有伸屈。
岁久讲求知处所,佳者出自衡山窟。
巴蜀石工强镌凿,理疏性软良可咄。
予家江阳远莫致,尘土何人为披拂。
白发已十载,青春无一堪。
不惊新岁换,聊与故人谈。
牛健民声喜,鸦娇雪意酣。
霏微不到地,和暖要宜蚕。
岁月斜川似,风流曲水惭。
行吟老燕代,坐睡梦江潭。
丞掾颇哀援,歌呼谁怕参。
衰怀久灰槁,习气尚馋贪。
白啖本河朔,红消真剑南。
辛盘得青韭,腊酒是黄柑。
归卧灯残帐,醒闻叶打庵。
须烦李居士,重说后三三。
石耳峰头路接天,梵音堂下月临泉。
此生初饮庐山水,他日徒参雪窦禅。
袖里宝书犹未出,梦中飞盖已先传。
何人更识嵇中散,野鹤昂藏未是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