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清平乐·其五检校山园书所见》
《清平乐·其五检校山园书所见》全文
宋 / 辛弃疾   形式: 词  词牌: 清平乐

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初熟。

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

(0)
注释
连:连接。
足:满足、知足。
社:指祭祀土地神的活动,《史记·陈丞相世家》:“里中社,平为宰,分肉甚均。
”可知逢到“社”日,就要分肉,所以有“分社肉”之说。
白酒:此指田园家酿;床头:指酿酒的糟架;初熟:谓白酒刚刚酿成。
西风:指秋风。
偷:行动瞒着别人。
代指孩子敛声屏气、蹑手蹑脚、东张西望扑打枣、梨的情态。
莫:不要。
旁人:家人。
闲:悠闲;看:观察,观看。
翻译
山园里一望无际的松林竹树,和天上的白云相连接。隐居在这里,与世无争,也该知足了。遇上了秋社的日子,拄上手杖到主持社日祭神的人家分回了一份祭肉,又恰逢床头的那瓮白酒刚刚酿成,正好痛快淋漓地喝一场。
西风起了,山园里的梨、枣等果实都成熟了。一群嘴馋贪吃的小孩子,手握着长长的竹竿,偷偷地扑打着树上的梨和枣。别叫家人去惊动了小孩子们,让我在这儿静静地观察他们天真无邪的举动,也是一种乐趣呢。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清平乐·其五》。诗人以质朴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田园生活的画面,展现出他对宁静乡村生活的满足和欣赏。

"连云松竹"四字,形象地描绘出山园的高洁与清幽,暗示了词人对自然环境的喜爱。"万事从今足"表达了他对于当前生活的知足和淡泊名利的态度。

接下来,诗人写到拄杖前往邻家分享丰收的社肉,以及自家酿的白酒刚刚熟透,这些细节流露出乡村生活的淳朴和温馨。词人对丰收的喜悦和邻里之间的和睦相处,都体现了他的生活情趣。

"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这两句生动描绘了孩子们在秋风吹拂下的果园里,偷偷使用长竿摘取梨枣的顽皮场景,充满了童趣和生活气息。

最后,词人叮嘱不要惊动孩子们,自己则静静地在一旁欣赏这一幕,表现了他的宽容和慈爱,以及对这种田园生活的深深喜爱。

总的来说,这首词通过描绘山园的景致和日常生活,展现了辛弃疾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事淡然的态度,富有浓厚的生活情趣和人情味。

作者介绍
辛弃疾

辛弃疾
朝代:宋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生辰:1140-1207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著有《美芹十论》、《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
猜你喜欢

挽章处士

流年惊逝水,世事逐飘风。

卜筑邻蓬岛,移家类葛洪。

丹还金鼎伏,剑解玉棺空。

惟有松坛月,通宵贯彩虹。

(0)

高彦敬画

千叠砚坳云,岩崖杳莫分。

图馀清兴在,又为客书裙。

(0)

余观近时诗人往往有以前代台名为赋者辄用效颦以消馀暇·其三朝阳台

巫峰十二青参差,石形俨现仙娥姿。

苍藤翠木怯凄冷,精诚夜感襄王思。

仙衣缥缈仙裙湿,云影飘飖雨声急。

阳台朝暮不胜情,高唐想像愁无极。

梦中奇遇事杳冥,公子雕辞亦胸臆。

荒凉古庙屹江干,台空不见行云迹。

游人怅望尚徘徊,古碑寂寂荒莓苔。

(0)

次韵友人雨后过绿猗亭

山径无人扫白云,苔痕草色雨馀春。

款门看竹客无事,汲井烹茶主不贫。

亭外幽花闲自落,林间啼鸟偶相亲。

知君未拟归城市,曳杖时还访野人。

(0)

夜宿李氏馆

坐我高斋笑语新,此时归思浩然生。

不因乘兴一来往,争识孤云物外情。

(0)

次郑公除夕韵

爆竹声除腊,洪钧气转春。

一年诗太苦,今日酒偏醇。

援笔题桃帖,焚香供玉宸。

仰看云汉外,斗柄指东津。

(0)
诗词分类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诗人
刘锜 方苞 班固 刘仙伦 顾恺之 王易简 李邕 欧阳询 陶弘景 宋玉 滕斌 潘良贵 刘彻 王鼎 冯惟讷 程元凤 孙绰 顾景星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