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翩翩度碧虚,月明送影意何如。
也知一向郎边过,自是多情少寄书。
万里翩翩度碧虚,月明送影意何如。
也知一向郎边过,自是多情少寄书。
这首《闻雁》由明代诗人杨宛所作,通过对大雁在夜空中飞翔的描绘,巧妙地融入了情感与哲思。
首句“万里翩翩度碧虚”,以“万里”形容雁群飞行的距离之远,“翩翩”则生动描绘出雁群轻盈飞翔的姿态,而“碧虚”则为广阔的天空赋予了一抹清新的色彩,整体营造出一幅辽阔壮丽的画面。
次句“月明送影意何如”,将月光下的雁影比作月明的使者,传递着某种难以言喻的情感。这里的“意何如”引人遐想,似乎在问:这月光下的身影,究竟蕴含着何种深意?
第三句“也知一向郎边过”,转而以拟人的手法,想象雁群飞过某位“郎”的身边,这一细节不仅增加了诗歌的生动性,也暗示了雁群与人类之间可能存在的某种联系或共鸣。
最后一句“自是多情少寄书”,通过雁群的“多情”与“寄书”行为,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友的思念之情。雁群在迁徙途中,常常会传递信息,这里借雁喻人,寄托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深切关怀和思念。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雁群在夜空中自由飞翔的美丽景象,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自然美景的赞美。语言简洁而富有意境,情感真挚而深沉,是一首充满诗意的佳作。
时清日月明,心和寒暑平。
东风扇万物,花间语流莺。
农兴水泉动,蚕起桑柘荣。
牛羊被原隰,鹿豕遍郊坰。
少者击壤歌,老者鼓腹行。
不知天壤间,何物异吾生。
常愿天子圣,四海无苛征。
夔龙满廊庙,箫韶歌九成。
洛阳多丽人,罗袂纷相属。
道逢七香车,芳风漾微绿。
夹毂愿借问,来迟去已速。
幸我遇狭斜,目远路更促。
彷佛见蛾眉,不用艳妆束。
嫣然一流盼,朱颜美如玉。
所思不可见,弹古相思曲。
曲中竟何言,理短情自促。
野卉非不香,采之徒踯躅。
今日白头吟,昨日黄金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