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松常待雪,种禾常及春。
荣悴虽有时,违性弥失真。
折腰彭泽畔,濯足沧浪滨。
此理亦易达,今人空问津。
种松常待雪,种禾常及春。
荣悴虽有时,违性弥失真。
折腰彭泽畔,濯足沧浪滨。
此理亦易达,今人空问津。
这首明代胡安的《古意二首(其一)》以种松种禾为喻,表达了诗人对顺应自然与个性的追求。首句“种松常待雪”寓意耐得住寒冬的坚韧,次句“种禾常及春”则强调适时播种的智慧。诗人认为事物有其生长规律,“荣悴虽有时”,但若违背本性,就会失去真实。他以陶渊明“折腰彭泽畔”自比,拒绝官场束缚,选择在自然中洗涤心灵,如“濯足沧浪滨”。最后,诗人感慨这种道理虽然简单易懂,但在现实中却少有人能真正领悟和实践,发出“此理亦易达,今人空问津”的感叹。整首诗寓言深刻,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独到见解。
君不见智人求心不求佛,诸法寂灭即贪淫。
爱欲贪淫从心起,我亦徵心于无心。
若也求心复不得,自然无处起贪淫。
贪淫无起亦无灭,颠倒非浅亦非深。
又亦不得非贪欲,无得不得妙难寻。
三毒性中恒如此,具足常同坚固林。
馀事贪淫为佛事,更无三毒横相侵。
若求出离还沉没,分别出没还复沈。
诸佛善得于三毒,众生虚妄不能任。
我亦勤修三毒性,更不愿求诸佛心。
行路难,路难心中本无物。
无物即是净菩提,无见心中常见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