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行路难二十篇并序.第六章明心性无染·其六》
《行路难二十篇并序.第六章明心性无染·其六》全文
唐 / 傅翕   形式: 古风

君不见智人求心不求佛,诸法寂灭即贪淫。

爱欲贪淫从心起,我亦徵心于无心。

若也求心复不得,自然无处起贪淫。

贪淫无起亦无灭,颠倒非浅亦非深。

又亦不得非贪欲,无得不得妙难寻。

三毒性中恒如此,具足常同坚固林。

馀事贪淫为佛事,更无三毒横相侵。

若求出离还沉没,分别出没还复沈。

诸佛善得于三毒,众生虚妄不能任。

我亦勤修三毒性,更不愿求诸佛心。

行路难,路难心中本无物。

无物即是净菩提,无见心中常见佛。

(0)
鉴赏

这首诗《行路难》的第六章,名为“明心性无染”,是唐代诗人傅翕所作。此诗以深邃的哲理和生动的比喻,探讨了心性与贪欲的关系,以及如何在纷扰世间保持内心的清净与光明。

诗中开篇即以“君不见”引出对智者的思考,指出在追求内心平静的过程中,不应将贪欲视为外在之物,而应深入内心,寻求其根源。接着,诗人通过对比“求心”与“求佛”的不同,强调了内心自省的重要性。他指出,真正的解脱并非在外在事物的追求上,而在于内心的觉醒与净化。

诗人进一步阐述了贪欲的本质,指出它既非绝对的恶,也非绝对的善,而是内心世界的产物,需要通过智慧去理解和超越。他提到,贪欲如同三毒(贪、嗔、痴)之一,但真正的修行者能够善用地道,将其转化为佛事,从而避免了三毒的相互侵扰。

最后,诗人以“行路难”为题,表达了修行之路的艰难与复杂,但同时也强调了内心本无物,清净之心即是净菩提。即使在看似无常的世界中,也能常常见到佛的光辉。这不仅是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洞察,也是对人生终极意义的探索与启示。

整首诗以深邃的哲思、生动的比喻和富有启发性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于内心世界与外部世界关系的独特见解,以及在复杂世态中保持内心纯净与光明的追求。

作者介绍

傅翕
朝代:唐

猜你喜欢

游洞霄

撇开尘鞅作清游,路转溪回景物幽。

楼阁插天藏九锁,林崖飞瀑看双流。

声锵玉佩三更月,冷浸冰壶一段秋。

从此濯缨趋□□,□□□□□□□。

(0)

至性灵迂僻学术空虚幸逢好古之君获在藏书之府惟无功而禄重招髦彦之讥而多病所萦实喜优闲之任居常事简得以狂吟因成恶诗十章以蓬阁多馀暇冠其篇而为之目亦乐天何处难忘酒之类也尘黩英鉴幸赐一览下情不任兢灼之至·其六

蓬阁多馀暇,群编得纵观。

书精新篆籀,画古旧衣冠。

故事南朝远,胡风北史寒。

不披三两卷,永日度应难。

(0)

至启至学惭半古才不逮人虽酷好风骚而不成文字一联一咏或偶得于斐然于再于三距可投于作者然而业已思虑忍所弃捐幸冀矜其不能且念伸于知己而又以吾家何所有冠兹五章非敢望于一观庶更资于一噱渎则不告其能逭乎·其一

吾家何所有,景物自怜清。

架上书千卷,庭中竹数茎。

纸窗明雪势,茶鼎杂松声。

多谢南宫长,裁诗慰野情。

(0)

阮郎归

校书学士小蓬山。新参玉笋班。买花归去五湖间。

浣花龙尾湾。

(0)

河传.送游君安解绵竹尉

琢成玉树。谁解著、云斤月斧。

短箠羸骖,朴樕一怀尘土。叹雄图、伤别绪。

主人不语花能语。苦欲留君、不是留君处。

碧落紫霄,楼观参差烟雾。一樽空、鸿鹄举。

(0)

游铅山石井

碧玉罅中仙洞府,玻瓈无底涵烟雨。

好将润泽天下施,沾溉宁论数千亩。

(0)
诗词分类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诗人
崔旭 张建封 陈敬宗 联元 刘皂 李从周 张翰 李世熊 费密 刘苍 陈少白 董笃行 李吉甫 金地藏 文秀 魏良臣 柳开 李充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