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杂咏·其四》
《杂咏·其四》全文
明 / 韩上桂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箫声远以扬,琴声淡以长。

佳人扰素腕,入暮不成章。

鸴鸠笑鹍鹏,大小各有肠。

人生非豕鹿,聚合安可常。

谁云蕨可采,揽之不盈筐。

悠悠四海大,相向在何方。

入门各自叹,惆怅双鸳鸯。

(0)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韩上桂所作,名为《杂咏(其四)》。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对比手法,描绘了一幅充满哲理意味的画面。

首句“箫声远以扬,琴声淡以长”,以箫与琴的声音特点为引子,暗示了情感的深沉与悠长。箫声远扬,似乎在诉说着深远的情感;而琴声则显得更为内敛,但其悠长却让人回味无穷。这两者虽不同,却共同构成了情感的丰富层次。

接着,“佳人扰素腕,入暮不成章”描绘了一个佳人在黄昏时分,手握笔墨,却未能完成作品的情景。这里不仅表现了佳人的才华与努力,也隐含了创作过程中的艰难与挑战,以及对完美追求的执着。

“鸴鸠笑鹍鹏,大小各有肠”通过小鸟与大鸟的对比,表达了对生命多样性的赞美,同时也暗示了不同个体面对世界的不同态度和选择。小鸟满足于自己的生活,而大鹏则追求更广阔的天空,两者虽有差异,但都体现了生命的独特价值。

“人生非豕鹿,聚合安可常”则从生命的角度出发,探讨了人生的短暂与变化无常。豕鹿象征着群体生活,但人生并非总是能够维持稳定的集体状态,强调了个体独立与自由的重要性。

“谁云蕨可采,揽之不盈筐”以蕨菜为喻,表达了对事物有限性的认识。即使蕨菜易于采集,但数量有限,无法满足无尽的需求,提醒人们珍惜眼前,量力而行。

最后,“悠悠四海大,相向在何方”表达了对广阔世界的感慨,以及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思考。在如此辽阔的世界中,每个人都在寻找着自己的位置,却往往难以找到真正的归属感。

“入门各自叹,惆怅双鸳鸯”则以一对鸳鸯为例,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复杂情感。进入家门后,无论是人还是动物,都难免会感到孤独与惆怅,表达了对人际关系的深刻洞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自然、人性等多个层面的独到见解,充满了哲理性和艺术性。

作者介绍

韩上桂
朝代:明

明广东番禺人,字孟郁,号月峰。幼时家贫,喜读书。向人借《二十一史》,浏览一月,即默识大略。万历二十二年中举。授国子监丞。转永平府通判。巡抚方一藻以其才荐。崇祯末闻帝死讯,愤恨死。
猜你喜欢

寄贺冲霄昆玉归

好是万金难买处,无瑕双璧并归时。

萧斋风月应如旧,飞梦聊因慰所思。

(0)

骆郑二君子见访赋绝句·其三

白首相逢能几回,羡君仍作等閒来。

明年此日知何处,且向空庭嗅落梅。

(0)

晚至永乐

江干细路走羊肠,远逐钟声到上方。

水荇暝时云淡淡,径松深处月苍苍。

佛庐夜续传灯火,僧榻寒薰小篆香。

何用别寻天竺去,人言此地即慈航。

(0)

北涧春日二首·其一

青松绕舍间幽篁,白板扉高薜荔墙。

窗晓禽声答人语,山春兰气杂梅香。

家留渝曲幽居僻,草满临城旧业荒。

坐忆交亲半沦没,不因鸣笛自沾裳。

(0)

对竹

主人树脩竹,近在桃李场。

赋性虽不同,相友庸何伤。

阳春破桃李,红白争低昂。

无言自成蹊,相媚色与香。

何心伴幽独,徒引蝶蜂忙。

此君心本虚,宁逐春风狂。

咄嗟桃与李,开落那能常。

(0)

晚步

雨霁野色净,杖策步残阳。

度桥寻幽径,沿溪绕西庄。

陇麦生微秀,篱菊散清香。

行吟来复往,零露忽沾裳。

(0)
诗词分类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诗人
于頔 李侗 鹿善继 陈道复 毕仲衍 裴光庭 耶律隆绪 姚月华 陈均 韦丹 蔡必胜 包播 裴廷裕 范纯礼 蓝采和 湘驿女子 盛度 王仲元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