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得茅堂枕石矶,矮篱匝匝槿相围。
通渠水煖鱼知乐,隔坞梅开春有机。
半引短帘供野望,漫搜奇句了残晖。
阶前尽日无人到,绿上莓苔几片衣。
构得茅堂枕石矶,矮篱匝匝槿相围。
通渠水煖鱼知乐,隔坞梅开春有机。
半引短帘供野望,漫搜奇句了残晖。
阶前尽日无人到,绿上莓苔几片衣。
这首明代诗人孙一元的《率溪书院和韵》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充满生机的山居图景。首句“构得茅堂枕石矶”,写出了书院选址在山水之间,茅草屋依傍着石矶,显得质朴自然。接下来,“矮篱匝匝槿相围”描绘了篱笆低矮,槿花环绕,环境清幽。
“通渠水煖鱼知乐,隔坞梅开春有机”两句,通过生动的细节描绘,展现了流水温煦,鱼儿悠游,以及隔坞梅花绽放,预示着春天的到来,富有生活情趣和哲理意味。
“半引短帘供野望,漫搜奇句了残晖”写诗人闲适地拉起短帘远眺,灵感涌现,在夕阳余晖中寻找创作的灵感。最后一句“阶前尽日无人到,绿上莓苔几片衣”,则以空寂的场景收尾,反映出书院的清静与诗人内心的淡泊。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书院的日常,流露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体现了明代文人士大夫的审美情趣。
文章始隋唐,进取归一律。
安知鸿都事,竟用程人物。
变今嗟未能,于己空自咄。
流波亦已漫,高论常见屈。
故令俶傥士,往往弃堙郁。
皋陶叙九德,固有知人术。
圣世欲尔为,徐观异人出。
挟策穷乡满鬓丝,陂田荒尽岂尝窥。
未应谷口终身隐,正合菑川举国推。
握手百忧空往事,还家一笑即芳时。
柘冈定有辛夷发,亦见东风使我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