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拟寒山拾得二十首·其二十》
《拟寒山拾得二十首·其二十》全文
宋 / 王安石   形式: 古风  押[歌]韵

利瞋汝刀山,浊爱汝灰河。

汝痴分别心,即汝琰魔罗。

圆成但一性,一切法依他。

遍了一切法,不如且头陀。

(0)
注释
瞋:愤怒、嗔恨。
刀山:比喻艰难困苦或罪恶之境。
浊爱:混浊的爱欲,指过度贪婪和执着。
灰河:比喻苦难深重,如炼狱般的环境。
痴分别心:痴迷于分别对待事物的心念。
琰魔罗:梵语,意为烦恼、恶魔。
圆成:圆满成就。
一性:单一的本质或真理。
一切法依他:所有的事物都依赖于这个本质。
遍了一切法:通晓所有法则。
头陀:佛教术语,指苦行僧的生活方式。
翻译
你的贪嗔如同刀山,你的欲望如染满污秽的河流。
你那痴迷于分别的心,正是你陷入烦恼的恶魔罗网。
一切皆由单一本质圆满而成,所有法则是依赖于它。
遍知一切法则,却不如简单过活,修行苦行。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的作品,名为《拟寒山拾得二十首》(其二十)。诗中融合了佛教思想与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禅学的理解。

"利瞋汝刀山,浊爱汝灰河。" 这两句以尖锐的山峰比喻心中的烦恼,浊涩的河流象征着复杂的情感。作者通过这种比喻表达了对内心世界的认识和处理方式。

"汝痴分别心,即汝琰魔罗。" 这两句则是用佛教术语来描述世间的迷茫与执着。"分别心"指的是人在面对复杂现实时产生的分辨和选择,而"琰魔罗"则是一种佛教中的魔鬼,象征着诱惑和障碍。

"圆成但一性,一切法依他。" 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于禅学中"一心不乱"、"万法归一"的理念的认同。"圆成"指的是修行到达圆满成就的状态,而"一性"则是指一切现象的本质,即真如。

"遍了一切法,不如且头陀。" 这两句中,作者通过"遍了一切法"表明了对各种佛法的研习与了解,但最后却认为不如直接修行禅定(头陀)。这体现了王安石对于实践和身体力行的重视。

整首诗展示了王安石在文学创作中融入个人修养与哲学思考的能力,是一篇集自然美景、佛教理念于一体的佳作。

作者介绍
王安石

王安石
朝代:宋   字:介甫   号:半山   生辰: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
猜你喜欢

用后村韵送陈先辈

休将心事问西邻,原宪长贫岂是贫。

黄叶落边迷去路,白云飞处倍思亲。

世间那得埋金者,原上空惭负土人。

苦语只堪吾与汝,倚庐抱恨此情均。

(0)

吴潘二台官以直言左迁董夕郎亦以荐贤之故相继翩然而去公论惜之三学叩阍来归刘声伯感而赋诗因次其韵·其二

风采才看耸柏台,如何又遣赋归来。

晚年造物多颠倒,雷发原来是祸胎。

(0)

即席次韵·其一

前山雨过碧纹凹,领客携樽出近郊。

花压重城归去晚,一窗风月恣推敲。

(0)

水调歌头.寿段知事。时方旱,祈雨大作

有喜君初度,风雨作秋声。

连旬烈日,稻畦麦垄欲扬尘。

好似天瓢在手,笑把群龙呵叱,四野注如倾。

勃勃生意满,翠浪涌纵横。君知否,仁者寿,寿斯仁。

自从三代而下,民命寄苍旻。

满目桑麻谷粟,满目簿书期会,试说与仁人。

小试作霖手,苏醒永新民。

(0)

句·其五

为官两部喧朝梦,在野千机促妇功。

(0)

寄成都诗人谢希涛

常闻游蜀客,来说谢希涛。

气禀江山秀,名因翰墨高。

新诗来自远,密意念空劳。

拙句聊相赠,应烦报错刀。

(0)
诗词分类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气节 沧桑
诗人
蔡松年 吴存 徐釚 傅察 龚翔麟 张乔 魏学洢 李若水 张伯端 徐玑 裘万顷 柳亚子 叶恭绰 胡曾 朱庆馀 赵师秀 王勃 熊琏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