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始隋唐,进取归一律。
安知鸿都事,竟用程人物。
变今嗟未能,于己空自咄。
流波亦已漫,高论常见屈。
故令俶傥士,往往弃堙郁。
皋陶叙九德,固有知人术。
圣世欲尔为,徐观异人出。
文章始隋唐,进取归一律。
安知鸿都事,竟用程人物。
变今嗟未能,于己空自咄。
流波亦已漫,高论常见屈。
故令俶傥士,往往弃堙郁。
皋陶叙九德,固有知人术。
圣世欲尔为,徐观异人出。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改革家王安石所作,标题为《和王乐道读进士试卷》。从诗的内容来看,王安石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于人才选拔和使用的深刻认识。
首句“文章始隋唐”直接点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脉络,从隋唐时期开始,文学创作逐渐走向成熟。紧接着,“进取归一律”说明了文学作品在风格上趋于统一,但也可能暗含着作者对于当时文学创作过分追求形式规范而非创新的担忧。
“安知鸿都事,竟用程人物。”这里的“鸿都”指的是广大的人群,“程人物”则是指用程颢、程颐兄弟的理学来解释和处理人事。王安石在此表达了他对于用儒家理学来鉴别人才的批评态度,认为这种做法并不能全面了解一个人。
“变今嗟未能,于己空自咄。”这两句流露出作者对现实社会中才能难以得到充分发挥和认可的无奈感叹,同时也反映了个人的无力感。
接下来的“流波亦已漫,高论常见屈”则描绘了一种学术讨论过于空泛、缺乏实际操作能力的情形。王安石在这里批评当时学者们更多地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没有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解决问题。
“故令俶傥士,往往弃堙郁。”这两句诗表现了作者对于那些才华横溢却不得志、被迫放弃的士人感到惋惜。这里的“俶傥”形容人才之多,而“弃堙郁”则表达了这些人才因为不合时宜而不得不放弃自己的抱负。
最后,“皋陶叙九德,固有知人术。”这里的“皋陶”指的是古代圣贤尧、舜等人的选拔才之法,而“九德”则是指尧帝传递给舜帝的九个美德。王安石在此表达了对古圣先贤选拔人才之道的赞赏,同时也强调了自己对于识别和培养人才的能力。
整首诗不仅展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更体现了他作为政治家对于人才选拔、使用以及学术思想的深刻见解。王安石通过这首诗,希望能够在圣明的君主统治下,能够更好地发掘和利用各类人才,以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