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鹧鸪天·其十六博山寺作》
《鹧鸪天·其十六博山寺作》全文
宋 / 辛弃疾   形式: 词  词牌: 鹧鸪天

不向长安路上行。却教山寺厌逢迎。味无味处求吾乐,材不材间过此生。

宁作我,岂其卿。人间走遍却归耕。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弟兄。

(0)
注释
鹧鸪天:词牌名,又名“思佳客”等,双调五十五字,上、下片各三平韵。
长安路:喻指仕途。
长安,借指南宋京城临安。
厌逢迎:往来山寺次数太多,令山寺为之讨厌。
此为调侃之语。
宁作我,岂其卿(qīng)。
人间走遍却归耕(gēng)。
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弟兄。
翻译
不在往帝都的路上奔波,却多次往来于山寺以致让山寺讨厌。在有味与无味之间追求生活乐趣,在材与不材之间度过一生。
我宁可保持自我的独立人格,也不趋炎附势猎取功名。走遍人间,过了大半生还是走上了归耕一途。松竹是我的真朋友,花鸟是我的好弟兄。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鹧鸪天·其十六·博山寺作》,表达了作者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首句“不向长安路上行”,暗示了词人不愿涉足官场的纷扰,而是选择远离尘嚣。次句“却教山寺厌逢迎”进一步描绘出词人隐居山寺,寺中僧人因他的频繁来访而感到厌烦,反映出他对隐逸生活的执着。

“味无味处求吾乐,材不材间过此生”这两句,表达出词人在平淡无奇的生活中寻找乐趣,在不追求功名利禄的境遇中度过余生的决心。他更愿意保持自我,不迎合世俗的标准。

“宁作我,岂其卿”表明词人宁愿做真实的自己,也不愿像他人那样在官场上攀爬。“人间走遍却归耕”则写出他遍历世间后,最终选择回归田园,过上耕读生活。

最后两句“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弟兄”,以自然景物为友,视山鸟山花为兄弟,形象地表达了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享受宁静淡泊生活的理想境界。

总的来说,这首诗体现了辛弃疾的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静的人生态度,以及他对自然的深深热爱。

作者介绍
辛弃疾

辛弃疾
朝代:宋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生辰:1140-1207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著有《美芹十论》、《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
猜你喜欢

东山

水绕山围夏木苍,旧时贤相读书堂。

窗间远岫供吟遍,来倚阑干半月凉。

(0)

心空如太空,豁然无可触。

一真法界中,灵照常安住。

(0)

拟白乐天诗

自学养恬休用智,从他名迹日衰微。

我身不欲全高贵,高贵多乘祸败机。

(0)

和王立之蜡梅二首·其二

老去攀翻兴益奇,招携风月作新知。

但令春酿皆如此,百罚深杯亦倒垂。

(0)

熙宁祀皇地祇十二首·其十亚、终献用《仪安》

折俎在笾,胾羹在豆。何以酌之,酒醴是侑。

何以锡之,贻尔眉寿。何以格之,永尔康阜。

(0)

嘉定十五年皇帝受恭膺天命之宝三首·其一

我祖受命,恭膺于天。爰作玉宝,载祗载虔。

申锡无疆,神圣有传。昭兹兴运,于万斯年。

(0)
诗词分类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诗人
刘秉忠 武元衡 柳宗元 高攀龙 吾丘衍 陈陶 谢灵运 张养浩 曹唐 孙思邈 王贞仪 马戴 洪皓 刘敏中 吴筠 范当世 陈继昌 赵文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