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中古馀,谁能免尤悔。
况余庸驽姿,侧身涉危殆。
窫窬起东嵎,长鲸翻渤澥。
斯人且鱼烂,士类同禽骇。
禀性特刚方,临难讵可改。
伟节不西行,大祸何繇解。
人生中古馀,谁能免尤悔。
况余庸驽姿,侧身涉危殆。
窫窬起东嵎,长鲸翻渤澥。
斯人且鱼烂,士类同禽骇。
禀性特刚方,临难讵可改。
伟节不西行,大祸何繇解。
这首诗是清代思想家顾炎武所作的《赴东六首》中的第一首。顾炎武,字宁人,号亭林,是中国明末清初著名的学者、思想家和文学家,也是“清初四大师”之一。
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时局的忧虑。开篇“人生中古馀,谁能免尤悔”,感叹人生短暂,难以避免遗憾与后悔。接着“况余庸驽姿,侧身涉危殆”,自谦为平凡之人,在动荡的时代中感到不安与危险。随后,“窫窬起东嵎,长鲸翻渤澥”,以比喻的手法描绘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混乱,如同恶兽和巨鲸在海中翻腾。接下来,“斯人且鱼烂,士类同禽骇”,进一步强调了社会的危机,人们如同鱼被腐烂,士人也如同禽鸟受到惊吓。最后,“禀性特刚方,临难讵可改”,表明诗人坚守自己的刚正之性,即使面临困难也不愿改变。而“伟节不西行,大祸何繇解”,则表达了诗人认为伟大的节操不能逃避灾难,大祸的发生似乎无法避免。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形象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反映了诗人对个人命运和社会现状的深切关注,以及在动荡时代中坚持自我原则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