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空如太空,豁然无可触。
一真法界中,灵照常安住。
心空如太空,豁然无可触。
一真法界中,灵照常安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晁迥的作品,属于禅宗诗歌。全诗仅两句,却蕴含深刻的佛法哲理。
"心空如太空,豁然无可触。"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达观的精神状态。"心空"指的是内心的清净与空寂,没有挂碍和杂念,而"如太空"则是将这种心境比喻为广阔无垠的宇宙,表明了心灵的开阔与自由。"豁然"一词用来形容一种突然之间理解并接受某种真理或道理的感觉,它表示了一种豁达、通透的心态。"无可触"则意味着这种心境超越了凡尘的琐碎,无法为世间的物欲所羁绊。
"一真法界中,灵照常安住。" 这两句进一步阐述了禅宗对于"真如"或"真实相"的追求。"一真法界"指的是至高无上的真理领域,这里代表了宇宙的本质和终极真理。在这个层面上,万物皆归于一,而个体的精神则能达到一种超越生死、永恒安住的境界。"灵照常安住"表达了一种在这种真理光芒照耀下的宁静与安稳,灵魂得以安顿,不再漂泊。
整首诗通过对心灵自由和禅宗真理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精神超越和内在平和的追求。
与君涉世网,所得如钩温。
念昔相乖离,俯仰变寒暄。
把袂安可期,寄书嘱加餐。
三年汝水滨,孤怀谁与言。
末路非所望,联镳金马门。
校文多豫暇,玄谈到羲轩。
孰云笭箵小,史书垂後昆。
匪惟以旧闻,抵牾良可刊。
比枉病中作,笔端淮海奔。
亟驾问所苦,兀坐一室闲。
晤对不知夕,归途斗星翻。
平时带十围,颇复减臂环。
君其专精神,微恙不足论。
恺悌神所劳,此理直如弦。
投暮安州北,苍烟乱眼昏。
茅茨人外路,砧杵月边村。
野水飞云薄,空林噪雀繁。
几人堪此乐,逢客莫轻论。
栋宇高开古寺间,尽数佳处入雕栏。
山浮海上青螺远,天转江南碧玉宽。
雨槛幽花滋浅泪,风卮清酒涨微澜。
游人若论登临美,须作淮东第一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