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郡长沙国,南连湘水滨。
定王垂舞袖,地窄不回身。
莫小二千石,当安远俗人。
洞庭乡路远,遥羡锦衣春。
七郡长沙国,南连湘水滨。
定王垂舞袖,地窄不回身。
莫小二千石,当安远俗人。
洞庭乡路远,遥羡锦衣春。
这是一首描绘边塞风光与离别之情的诗篇。开篇“七郡长沙国,南连湘水滨”两句,即勾勒出长沙境内的地理特色,那里有着壮丽的山川和流淌的湘江。此处既是地理位置的指示,也为后文的情感铺垫做了准备。
“定王垂舞袖,地窄不回身”则转而描绘历史人物或古代传说中的情景,或许是想表达边塞之地虽有英雄豪杰,但也面临着狭小的生存空间和艰难的生活境遇。
紧接着,“莫小二千石,当安远俗人”一句,通过对粮食的提及,强调了物资的丰富与平民生活的期望。这里的“二千石”,在古代中国通常是用来衡量地方财政收入或官员俸禄的单位,诗中以此表达对当地民众安居乐业的愿景。
最后,“洞庭乡路远,遥羡锦衣春”则转向对远方美好事物的憧憬。洞庭湖畔之春天,或许有着锦绣多彩的服饰,或是指那里的风光在春日里尤为迷人,诗人通过这种描写表达了自己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远方的怀念。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历史人物、物资丰富与个人情感的交织,展现了一种边塞之地的多重面貌,以及诗人深沉的情感寄托。
小横斜、金钗坠凤,双拖破灯晕。宝云盘鬓。
忆雪月迷离,故遣郎认。厚帘密护寒犹紧。
涵春瓶案稳。更九九、傍奁图展,消寒期取准。
撩鸦簪拔卜行人,江南路、莫奈寄枝留恨。
梳先懒,飘零怕、玉龙流韵。宫妆卸、嫩黄未褪。
移点额、工夫陪倦鬒。
兆结子、眉痕归画,思君频领引。
芝荒鹤老,绝空山人迹,臞仙谁侣。
流水小桥天欲晚,可惜落英无数。
寒食单衣,江城哀笛,悽咽欺花雨。
问谁索笑,冷香薰透诗句。
宵来梦入罗浮,翠鸟殷勤,促我摇鞭去。
算到江南春赶上,又唱送君南浦。
三嗅芳馨,一番惆怅,恨不香中住。
残阳虽暖,湿云尚拥归路。
暗花阴。恁幽苔绣遍,凉袭水晶簪。
收雨云闲,偎烟月懒,琴罢愰沈沈。
翠杨外、谁家倚笛,引愁绪、啼断绕板禽。
悄感流光,画窗低处,银汉斜临。
回首液池天远,甚悤悤粉坠,苦结莲心。
风露飘衣,星辰插鬓,归梦重费追寻。
忍抛轻纨旧笥,记当时、曾染麝香金。
只怕墙蕉卷愁,又报秋深。
旧帘剪断斜阳影,东风又窥朱户。
春寒怨晚,山暝水昏慵度。
飘梦雕阑未稳,蓦偷眼、梨云深处。
新来瘦了垂杨,怎约流莺同住。私语。伶俜翠羽。
楼望久、恩情忍抛芳缕。珊钩初挂,暗怯乱红争舞。
勾起蘼芜倦绪。问别后、乌衣谁主。
羞傍画檐,长日趁人来去。
啼雁烟江,几行残柳斜阳坠。
絮花狼藉掩雕阑,千感筝心敛未。
引危弦、回潮又起。楼台如梦,冷约閒鸥,商量身世。
还忍伶俜,梦回虚盼归舟字。
散场欢笑水东西,多少牵愁地。断稿沧州漫理。
睇红桑、迷茫海气。斗槎回后,待讯钟山,年时荒翠。
耸仙姝螺髻,拥晴翠,立中流。
看北固亭台,南徐壁坞,今古悠悠。
轻帆趁潮晓渡,倚松寥、高阁对清秋。
寂寞江山踞虎,苍茫田地浮鸥。扁舟。去还留。
临绝巘,俯沧洲。望东溟浩渺,鲸鲵蹴浪,海思云愁。
严疆更无戎索,任修罗、戈戟乱神州。
庾信暮年词笔,哀吟岂独江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