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泊江湖经几载,行踪何处不为家。
仙郎欲醉须臾酒,神女偏悭烂熳花。
遥忆故人依日下,谁怜游子在天涯。
山前草木伤摇落,尚有茱萸湿露华。
旅泊江湖经几载,行踪何处不为家。
仙郎欲醉须臾酒,神女偏悭烂熳花。
遥忆故人依日下,谁怜游子在天涯。
山前草木伤摇落,尚有茱萸湿露华。
这首明代诗人黄廷用的《丁巳九日同寅卿卢涞西戴晋庵登高四首(其四)》描绘了诗人长期漂泊江湖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对家乡和故人的深深思念。首句“旅泊江湖经几载”写出了诗人长久的漂泊生涯,流露出一种沧桑感。接着,“行踪何处不为家”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四海为家的境况,寓含着对安定生活的渴望。
“仙郎欲醉须臾酒,神女偏悭烂熳花”运用了典故,借酒浇愁和神女不赐予美好的景致,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无奈。诗人遥想远方的故人,“遥忆故人依日下”,寄托了对亲朋好友的深深怀念,而自己却“谁怜游子在天涯”,流露出孤独无依的哀愁。
尾联“山前草木伤摇落,尚有茱萸湿露华”以秋景作结,通过山前草木的凋零和茱萸上沾染的露水,渲染出一种凄凉的氛围,寓言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质朴,展现了诗人身处异乡的羁旅之苦和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诗穷不但两鬓霜,白发缘愁千丈长。
一年强半走道路,归来又见橘柚黄。
不如南邻更此里,醉折梅花照溪水。
扶藜时蹑大阮踪,觅句深参少陵髓。
昨游过眼不可留,今朝欲再亦何由。
新诗已落万人口,不应更著锦囊收。
东风试暖却成寒,春恰平分又欲残。
淡著烟云轻著雨,近遮草树远遮山。
人行柳色花光里,天接江西岭北间。
管领社公须竹叶,在家在外匹如闲。
今宵合过山阳驿,泊船问来是洪泽。
都梁到此只一程,却费一宵兼两日。
政缘夜来到渎头,打头风起浪不休。
舟人相贺已入港,不怕淮河更风浪。
老夫摇手且低声,惊心犹恐淮神听。
急呼津吏催开闸,津吏叉手不敢答。
早潮已落水入淮,晚潮未来闸不开。
细问晚潮何时来,更待玉虫缀金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