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白帝雪在山,今年白帝雪在地。
冻埋蛟龙南浦缩,寒刮肌肤北风利。
楚人四时皆麻衣,楚天万里无晶辉。
三足之乌足恐断,羲和送将何所归。
去年白帝雪在山,今年白帝雪在地。
冻埋蛟龙南浦缩,寒刮肌肤北风利。
楚人四时皆麻衣,楚天万里无晶辉。
三足之乌足恐断,羲和送将何所归。
这是一首描绘严冬景象的诗,通过对比去年与今年的雪花位置,以及自然界生物和人所受的寒冷影响来表达冬日的凛冽。诗中运用了“白帝”一词,不仅形容雪色,也含有时间、季节的转换之意。"蛟龙南浦缩"与"肌肤北风利"两句,生动地描绘出生物因寒冷而收敛自己,以及人们在严寒中所受的痛苦。
"楚人四时皆麻衣"一句,表明了古代楚地的人们一年四季都要穿着厚重的衣服以御寒,这里的“麻衣”既是实写,也暗示了生活的艰辛。而“楚天万里无晶辉”则通过对比通常应有的晴朗天气与现实中的阴冷天色,强化了冬日的阴郁感。
最后两句“三足之乌足恐断,羲和送将何所归”,其中“三足之乌”指的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鸟,以它的脚为计时工具,而现在这种计时工具也因严寒而可能失灵。"羲和送将何所归"则是通过对神话中的羲和(司掌日月星辰运行的神祇)送走太阳之问,表达了时间在极度寒冷中似乎已然停止流逝的状态。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抒发了对严冬生活的感慨,同时也反映出古人对于时间与季节变化的深刻感悟。
我昔大醉清晖楼,烛前醉眼如沧洲。
九华五老将心远,七泽三湘随梦流。
湘纹卧簟清如水,纨扇平头小奴子。
黄叶声声枕上来,白云片片床前起。
酒醒楼扉曙月凉,青绫犹觉茝兰香。
向来水木通幽处,始悟丹青落醉乡。
兹晨看画重携兴,更喜仲容初战胜。
黄门给事此同游,玉堂待诏曾留咏。
九月黄花酒满槽,主人洗盏客持螯。
风流笑傲清晖里,到处争传牧隐高。
断崖千尺云锦悬,芙蓉薜荔摇空烟。
珊瑚铁网相钩连,赤豹下搏苍龙渊。
旁有石穴疑可穿,洞门深锁朱陵天。
我欲遥入求神仙,丹光出林夜赫然。
红叶如雨堕我前,青鸟飞去何时还。
我方持节西南偏,石壁有路无由缘。
赤松黄石书可传,桃花一笑三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