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雁将秋至,玄蝉入暮催。
清吟随落叶,密响度高槐。
暑觉帘栊断,凉俄枕簟回。
日长堪听汝,无拟抱琴来。
白雁将秋至,玄蝉入暮催。
清吟随落叶,密响度高槐。
暑觉帘栊断,凉俄枕簟回。
日长堪听汝,无拟抱琴来。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来临前的景象与感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细微变化。
首句“白雁将秋至”,以白雁南飞预示着秋天的到来,白雁在诗中象征着季节的更替,引出秋天的气息。次句“玄蝉入暮催”,玄蝉即黑蝉,傍晚时分开始鸣叫,仿佛在催促时间的流逝,进一步渲染了秋意的浓厚。
接着,“清吟随落叶”一句,诗人将蝉的鸣叫声与落叶的飘落相结合,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哀愁的氛围。落叶是秋天的典型象征,它们随风飘落,既美丽又略显凄凉,与蝉的清吟相呼应,共同构成了一幅动人的秋日图景。
“密响度高槐”则描绘了蝉在高大的槐树上密集地鸣叫,声音穿透枝叶,传遍整个空间,充满了生命力和活力。这里不仅表现了蝉的活跃,也暗示了生命的顽强与不息。
后两句“暑觉帘栊断,凉俄枕簟回”,从炎热到凉爽的转变,反映了季节的变化。夏日的炎热似乎随着蝉鸣的消逝而逐渐远去,取而代之的是凉爽的秋风,人们开始感受到秋天的临近。诗人通过这一转变,表达了对季节更替的敏感与欣赏。
最后,“日长堪听汝,无拟抱琴来”则是对蝉鸣的赞美与期待。在漫长的夏日之后,诗人希望在悠长的日光下,静静地聆听蝉的歌唱,而不是急于弹琴以回应或改变这自然的旋律。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尊重与享受,以及对简单生活状态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秋天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敏锐感知和深刻情感,同时也传达出一种对宁静、和谐生活的向往。
玉树交横雪后天,银河沉着斗栏干。
笔峰微结冰丝涩,灯晕初成花烬残。
太学先生毡苦薄,公车倦客履仍单。
欲吟佳句到清晓,夜寂愁闻金石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