倦客如今老矣,旧时不奈春何。几曾湖上不经过。看花南陌醉,驻马翠楼歌。
远眼愁随芳草,湘裙忆著春罗。枉教装得旧时多。向来箫鼓地,犹见柳婆娑。
倦客如今老矣,旧时不奈春何。几曾湖上不经过。看花南陌醉,驻马翠楼歌。
远眼愁随芳草,湘裙忆著春罗。枉教装得旧时多。向来箫鼓地,犹见柳婆娑。
这首词作是宋代词人史达祖的《临江仙·其二》。从鉴赏角度来看,这是一首表达游子对往昔时光和旧地依恋之情的诗篇。
首句“倦客如今老矣,旧时不奈春何”中的“倦客”指的是旅途中疲惫的行者,即词人自己。这两句话表达了词人对年华易逝和过去美好时光无法挽留的无奈。
接着,“几曾湖上不经过。看花南陌醉,驻马翠楼歌”描述了词人在旅途中的景象和心情。他似乎常常经过那片湖水,看着春天里的花朵而沉醉,也时常驻足于翠绿的楼阁中高声歌唱。这些画面展示了词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受。
“远眼愁随芳草,湘裙忆著春罗”则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忧愁。词人远望着那生长在远方的香草,不禁想起了旧日所穿的绣衣(即“湘裙”),这些都是对往昔生活的一种怀念。
最后,“枉教装得旧时多。向来箫鼓地,犹见柳婆娑”中的“枉教”有虚度、不真实之意,表达了词人对于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和对现实与过去之间差距的感慨。最后一句则描绘了一种依旧的情景,即词人在往昔常演奏箫鼓的地方,现在虽然岁月已逝,但仍能见到那些婆娑摇曳的垂柳。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过去时光的一种留恋。
总体来看,这首词通过对旅途景象和个人情感的描绘,展现了词人对于往昔美好时光的深切怀念以及面对年华老去的无奈和忧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