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秽迹赞》
《秽迹赞》全文
宋 / 白玉蟾   形式: 古风

宝杵动时天地黑,镮铃震处鬼神惊。

释迦临入涅槃日,六欲天中现此身。

现此身,无边际。

太圆镜中点检看,个个三头并六臂。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huìzàn
sòng / báichán

bǎochǔdòngshítiānhēihuánlíngzhènchùguǐshénjīng

shìjiālínnièpánliùtiānzhōngxiànshēn

xiànshēnbiān

tàiyuánjìngzhōngdiǎnjiǎnkànsāntóubìngliù

注释
宝杵:象征佛教中的重要法器,代表力量和转化。
镮铃:佛教中的装饰物,常用于仪式,能引起敬畏。
涅槃:佛教中指超脱生死轮回的状态。
六欲天:佛教中的天界,以享乐著称。
现此身:显现他的肉身形象。
无边际:形容其形象广大无边。
太圆镜:比喻广阔的宇宙或观照之心。
三头并六臂:象征智慧、力量和全能。
翻译
当宝杵震动时,天地为之变暗,镮铃声响起,连鬼神也为之惊骇。
在释迦牟尼即将涅槃的日子,他在六欲天中显现了化身。
显现化身,无边无际。
如同在巨大的圆镜中审视,每个化身都有三个头和六个手臂。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佛教涅槃的壮观景象,通过对宝杵和镮铃的动静来渲染气氛,表达了释迦牟尼临入涅槃时天地变色的神秘画面。在六欲天中显现出佛身,无边际的广大与圆满。太圆镜象征着智慧和洞察,用以点检观看每一个三头六臂的形象,展示了佛教中的神通广大。

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力,将听觉、视觉等感官体验与佛教的深邃哲理相结合,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进入宗教境界的情景。诗中对释迦牟尼涅槃时的描述,展现了作者对于佛法深刻理解和个人信仰的表达,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与宗教氛围。

作者介绍
白玉蟾

白玉蟾
朝代:宋   字:如晦   号:琼琯   籍贯:南宋时   生辰:1134~1229

白玉蟾(1194-1290),南宋时人,内丹理论家。南宗的实际创立者,创始金丹派南宗,金丹派南五祖之一。生卒年待考,原名葛长庚,本姓葛,名长庚。字如晦,号琼琯,自称神霄散史,海南道人,琼山老人,武夷散人。定居福建闽清。祖籍福建闽清,生于海南琼州。幼聪慧,谙九经,能诗赋,长于书画,12岁时举童子科,作《织机》诗;才华横溢,著作甚丰。
猜你喜欢

上都诈马大燕五首·其一

紫云扶日上璇题,万骑来朝队仗齐。

织翠辔长攒孔雀,镂金鞍重嵌文犀。

行迎御辇争先避,立近天墀不敢嘶。

十二街头人聚看,传言丞相过沙堤。

(0)

春晚书怀二首·其一

东吴丧乱后,消息竟何如?

日望平安信,空传报捷书。

壮心徒感激,老泪独欷歔。

坐对垂杨晚,行人江上疏。

(0)

题熊云巢竹石图

道人种竹三千个,定有新巢宿凤凰。

石上幽香飘露粉,檐间新绿袅风篁。

天坛月白瑶笙近,水国春寒翠袖长。

见说故人东海上,钓竿日暮倚扶桑。

(0)

送毛真人南还

真人不似壶丘子,老去都忘杜德机。

左乙象文令虎守,尚方凫舄背人飞。

岩扉煖翠侵缃帙,江渚晴霞上羽衣。

游子故园春似海,客窗长日听催归。

(0)

题四时宫人图四首·其一

紫宫风暖百花香,玉人端坐七宝床。

凤凰小架悬夜月,一女侍镜观浓妆。

背后一女冠乌帽,茶色宫袍靴色皂。

手持团扇不动尘,一掬香弯立清晓。

一女浅步腰半驼,小扇轻扑花间蛾。

淡阴桐树一女立,手抱胡床眼转波。

床头细锁悬金钟,白鹤双飞花影重。

词人见此神恍惚,巫山梦里曾相逢。

(0)

彭城杂咏四首·其一

城下黄河去不回,四山依旧翠屏开。

无人会得登临意,独上将军戏马台。

(0)
诗词分类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诗人
刘叉 陈谏 李格非 刘光祖 崔融 呼文如 陈耆卿 曹端 陆树声 吕蒙正 辅广 高珩 董思恭 吴锡麒 宋江 蔡允恭 陈寿 惠洪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