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六月十日渡江寄居海门太平港》
《六月十日渡江寄居海门太平港》全文
清 / 陈式金   形式: 古风

安期顿惊元旦死,妇戕其夫古无是。

贺节今年好语无,机兆祸先暗有使。

时过无何戒渐忘,悠悠举国谁预防。

横空贼至夜呼急,掩甲曳兵争出亡。

官不爱民民失庇,上下相乖多退避。

仁为父母虐为雠,保卫同心安可致。

万匪猖狂拥似蜂,杀人无数迫人从。

掘地坏垣万物毁,驰驱江上若当冲。

东乡义起乡团锐,日日当锋争奋励。

勇跃先登不顾身,直入南城坠诡计。

赤日当空汗雨挥,鼓衰力尽不成围。

天兵空望隔霄汉,民力日疲方寸乱。

先人陇上松楸无,茫茫四顾肠如断。

长物无多易束装,不嫌避地寄他乡。

扬帆挈眷过如海,栖息茅堂意黯伤。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动荡不安的社会景象,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混乱与人民生活的艰辛。诗中通过“安期顿惊元旦死”、“官不爱民民失庇”等句子,揭示了统治者与民众之间的矛盾与疏离,以及社会秩序的崩溃。接着,“万匪猖狂拥似蜂”形象地描绘了盗匪的猖獗,他们杀人无数,破坏社会秩序,给人民带来深重的苦难。“掘地坏垣万物毁,驰驱江上若当冲”则展现了盗匪对社会物质基础的破坏,以及人民在逃亡中的艰难处境。

诗的后半部分转向了抵抗与希望的主题。通过“东乡义起乡团锐”、“勇跃先登不顾身”等描述,表现了人民为了保卫家园而自发组织起来进行抵抗的勇气和决心。然而,“天兵空望隔霄汉,民力日疲方寸乱”则暗示了外部力量的无力,以及人民在长期斗争中的疲惫与困惑。

最后,“长物无多易束装,不嫌避地寄他乡”表达了人民在困境中不得不背井离乡,寻找新的生存之地的无奈与悲哀。“扬帆挈眷过如海,栖息茅堂意黯伤”则以海上的航行比喻流离失所的生活,以及在新环境中内心的伤感与无助。

整体而言,这首诗深刻地反映了清代社会动荡时期人民的苦难生活和对和平、安定的渴望,具有强烈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

作者介绍

陈式金
朝代:清

字以和,号寄舫,以同知分发浙江不赴。秉性恬憺,收藏书法名画,精于鉴别,喜山水,得元人超逸之致,筑别业于宅畔,名曰“适园”,园中画室曰“易画轩”,与人约画者,必以颂诗相易,一时四方名人投赠,题赠诗文成编行世。平日以书画吟咏自娱。著有《适园自娱草》。子羲唐丙戌进士,工部主事。
猜你喜欢

元丞宅送胡浚及第东归觐省

登龙兼折桂,归去当高车。

旧楚枫犹在,前隋柳已疏。

月中逢海客,浪里得乡书。

见说江边住,知君不厌鱼。

(0)

山中期张芬不至

石堤春草碧,双燕向西飞。

怅望云天暮,佳人何处归。

药栏虫网遍,苔井水痕稀。

谁道嵇康懒,山中自掩扉。

(0)

送从侄端之东都

虏近人行少,怜君独出城。

故关逢落叶,寒日逐徂征。

闻笛添归思,看山惬野情。

皇华今绝少,龙额也相迎。

(0)

临岐留别相知

百岁竟何事,一身长远游。

行行将近老,处处不离愁。

世路多相取,权门不自投。

难为此时别,欲别愿人留。

(0)

卢溪道中

晓发潺湲亭,夜宿潺湲水。

风篁扫石濑,琴声九十里。

光奔觉来眼,寒落梦中耳。

曾向三峡行,巴江亦如此。

(0)

人日梅花病中作

去年今日湘南寺,独把寒梅愁断肠。

今年此日江边宅,卧见琼枝低压墙。

半落半开临野岸,团情团思醉韶光。

玉鳞寂寂飞斜月,素艳亭亭对夕阳。

已被儿童苦攀折,更遭风雨损馨香。

洛阳桃李渐撩乱,回首行宫春景长。

(0)
诗词分类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诗人
梁以壮 张洵佳 李洪 李英 乌斯道 卢楠 陈渊 董元恺 吴俨 唐之淳 张诩 曾广钧 释宝昙 杨时 谢逸 虞堪 罗伦 王弘诲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