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云韬日不成晴,野水通池渐欲平。
绿叶忽低知鸟立,青萍微动觉鱼行。
醉游放荡初何适,睡起逍遥未易名。
忽遇湖边隐君子,相携一笑慰馀生。
薄云韬日不成晴,野水通池渐欲平。
绿叶忽低知鸟立,青萍微动觉鱼行。
醉游放荡初何适,睡起逍遥未易名。
忽遇湖边隐君子,相携一笑慰馀生。
这首诗描绘了初夏时节诗人漫步乡村所见的景象。首句"薄云韬日不成晴",写出了夏日天空中薄云遮挡阳光,虽未完全放晴,却也透露出一丝明亮。"野水通池渐欲平",则展示了田野间池塘水面平静,与周边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绿叶忽低知鸟立",通过观察树叶的动态,诗人察觉到有鸟儿停留在枝头,静谧而生动。"青萍微动觉鱼行",进一步描绘了池塘中鱼儿游动的细微痕迹,增添了生机。诗人借景抒怀,"醉游放荡初何适",流露出在闲适中的些许醉意和无所适从。
"睡起逍遥未易名",诗人醒来后悠然自得,不知如何给这种心境命名,体现了他的随性自在。最后两句"忽遇湖边隐君子,相携一笑慰馀生",诗人惊喜地遇见了湖边的高人,他们的相遇让诗人感到心灵的慰藉,为平淡生活增添了乐趣。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初夏乡村的宁静与和谐,以及诗人在此情境下的闲适心情,展现了陆游淡泊名利、享受生活的态度。
历水分携十六年,相逢须鬓尽苍然。
喜君宦况新来好,许我交情老更坚。
小雨送行春溜急,长杨留别午阴圆。
画船插帜澄江远,回首风帆指绣川。
尘世崎岖天一握,俗子追奔蜗两角。
先生宴坐心平夷,矮屋打头甘寂寞。
手提老笔挟霜气,合上蓬山直延阁。
高人乃亦主簿耳,往往胸中自丘壑。
银钩宝唾俱入妙,令我见之生踊跃。
日酣昨暮春睡浓,柳外叩门谁剥啄。
一书自直十从事,况有骊珠光错落。
风檐急转百回读,花草愁深颜色薄。
放余许出半头地,未敢以信而以怍。
譬如驽骀受刷饰,金环压辔青丝络。
猗那清庙吁已远,下里巴词可无作。
候虫鸣秋鸟鸣春,美恶则殊俱自乐。
焚香危坐试品藻,颇亦敢言余论确。
公诗虽淡朱弦清,我诗虽雅黄钟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