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时犹不忧生计,老后谁能惜酒钱。
共把十千沽一斗,相看七十欠三年。
闲徵雅令穷经史,醉听清吟胜管弦。
更待菊黄家酝熟,共君一醉一陶然。
少时犹不忧生计,老后谁能惜酒钱。
共把十千沽一斗,相看七十欠三年。
闲徵雅令穷经史,醉听清吟胜管弦。
更待菊黄家酝熟,共君一醉一陶然。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享受生活的悠然自得之情。开篇“少时犹不忧生计,老后谁能惜酒钱”两句表明年轻时无需担忧谋生,到了老年更没有必要节省饮酒的花费,表现了诗人对待人生的豁达态度。
接着,“共把十千沽一斗,相看七十欠三年”写出了与友人共同购买了价值十千的美酒,每人分得一斗,约定七十岁时再一起品酌,但又担心到那时是否还能如愿。这里流露出对未来不确定性的幽默感。
“闲徵雅令穷经史,醉听清吟胜管弦”两句则展示了诗人在饮酒之余,对文学和音乐的深厚兴趣。他在空闲时探究优美的文辞,醉酒中听着清脆的歌声,这些都比音乐中的高音(管弦)还要令人愉悦。
最后,“更待菊黄家酝熟,共君一醉一陶然”表达了诗人希望等到家中的菊花酒发酵成熟,与友人一起饮酒,达到一种忘我的境界。
整首诗通过对饮酒的描述,以及与朋友之间的情谊和文学、音乐上的共同喜好,展现了一种淡泊明志、享受当下的生活态度。
二十年前典此州,经行中又几春秋。
青山面目元无恙,白发形骸祗自羞。
客子登临知有酒,古心忧爱在斯楼。
凭栏慨想飞吟过,水视杯坳芥视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