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前典此州,经行中又几春秋。
青山面目元无恙,白发形骸祗自羞。
客子登临知有酒,古心忧爱在斯楼。
凭栏慨想飞吟过,水视杯坳芥视舟。
二十年前典此州,经行中又几春秋。
青山面目元无恙,白发形骸祗自羞。
客子登临知有酒,古心忧爱在斯楼。
凭栏慨想飞吟过,水视杯坳芥视舟。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曾伯的《登岳阳楼》,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鉴赏:
1. 情感深长:诗人在开篇即提到“二十年前典此州”,表达了对过往时光的回忆和对地方的深厚情感。同时,“经行中又几春秋”则显示出时间流逝,岁月更迭的情怀。
2. 对比鲜明:诗人用“青山面目元无恙,白发形骸祗自羞”对比自然界的不变与个人年华的变化,表达了时光荏苒、人事沧桑之感。青山依旧,而自己的白发和衰弱的身体则是时间流逝的明证。
3. 怀旧之情:诗中“客子登临知有酒,古心忧爱在斯楼”一句,透露出诗人登楼时的心境。这里的“古心忧爱”指的是对过往美好记忆的怀念和对故土的深厚情感。
4. 抒发思绪:末尾两句“凭栏慨想飞吟过,水视杯坳芥视舟”描绘了诗人登楼后的情景。诗人在栏杆上沉思,心中涌动着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思考,而目光所及之处,则是水面上的倒影和小舟,这些都是诗人情感世界的投射。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与个人经历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生命无常以及对故土深沉的情感。同时,诗中的意象和语言运用都极富表现力,使得读者在阅读时能感受到诗人的情感波动。
朝望天际云,莫思堂上亲。
子行正无寐,恻然伤我神。
江湖日以远,亲颜不可见。
回看身上衣,空悲手中线。
昨梦到北堂,堂前树萱草。
秋风忽披拂,颜色宁复好。
觉来坐蓬窗,忧心耿难忘。
月明吊孤影,涕下沾衣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