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霭霏霏碧满蓑,清风不奈俗尘何。
人间久矣无高凤,何处如今楚凤歌。
山霭霏霏碧满蓑,清风不奈俗尘何。
人间久矣无高凤,何处如今楚凤歌。
这首明代诗人陈献章的《和世卿》描绘了一幅宁静而超脱的画面。首句“山霭霏霏碧满蓑”,通过描绘山间雾气缭绕,如绿色的蓑衣般笼罩着山峦,营造出一种空灵而幽深的意境。"碧满蓑"三字,形象生动,富有画面感。
次句“清风不奈俗尘何”,进一步借清风之手,表达对世俗尘嚣的厌弃和对清静心境的追求。"不奈俗尘何",以风之无力抵挡尘埃,暗喻世事纷扰难以超脱。
后两句“人间久矣无高凤,何处如今楚凤歌”,则转而抒发感慨。"高凤"象征着才德出众的人物,诗人感叹世间久无像楚地凤凰那样卓尔不群的贤者,暗示了对高尚人格的向往和对现实的忧虑。"何处如今楚凤歌",以疑问语气表达了对理想人格的追寻和对知音难觅的寂寥。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情于景,借山水清风寄寓诗人的情感与理想,体现了陈献章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
非是雪,只是玉楼成。屑不尽云英。
东边老树颓然折,西头稚柳爆然声。
试平安,松丈丈,竹兄兄。
有谁向、金船呼小玉,又谁怜、纸帐梦飞琼。
怪疏影,坠娉婷。
唤起老张寒蔌蔌,好歌白雪与君听。
但党家,人笑道,太粗生。
老子年来,颇自许、心肠铁石。
尚一点、消磨未尽,爱花成癖。
懊恼每嫌寒勒住,丁宁莫被晴烘坼。
柰暄风烈日太无情,如何得。张画烛,频频惜。
凭素手,轻轻摘。更几番雨过,彩云无迹。
今夕不来花下饮,明朝空向枝头觅。
对残红满院杜鹃啼,添愁寂。
戏衫抛了,下棚去、谁笑郭郎长袖。
小小草庵无宝贝,何必神呵鬼守。
黄奶篝灯,青奴拂榻,莫要他桃柳。
客来问字,此翁高卧摇首。
彷佛曾子当年,商歌满屋,衣不完衿肘。
混沌若教休凿窍,巧历安知其寿。
文叔故人,仲华几个,输与羊裘叟。
浮生如寄,切身之物惟酒。
老年有奇事,天放两中秋。
使君飞榭千尺,缥缈见麟洲。
景物东徐城上,岁月北征诗里,圆缺几时休。
俯仰慨今昔,惟酒可浇愁。风露高,河汉澹,素光流。
贾胡野老相庆,四海十分收。
竞看姮娥金镜,争信仙人玉斧,费了一番修。
衰晚笔无力,谁伴赋黄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