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卢溪道中》
《卢溪道中》全文
唐 / 李群玉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晓发潺湲亭,夜宿潺湲水。

风篁扫石濑,琴声九十里。

光奔觉来眼,寒落梦中耳。

曾向三峡行,巴江亦如此。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dàozhōng
táng / qún

xiǎochányuántíng宿chányuánshuǐ
fēnghuángsǎoshílàiqínshēngjiǔshí

guāngbēnjuéláiyǎnhánluòmèngzhōngěr
céngxiàngsānxiáxíngjiāng

注释
晓:清晨。
发:出发。
潺湲亭:潺湲亭(地名)。
石濑:石上的急流。
琴声:琴音。
九十里:形容距离遥远。
光奔:阳光照射。
觉来:醒来。
梦中耳:梦中的感觉。
三峡:长江三峡。
巴江:长江在四川的别称。
如此:像这样。
翻译
清晨从潺湲亭出发,夜晚在潺湲水边歇息。
山风拂过竹林,竹叶扫过溪流,琴声悠扬传到九十里之外。
醒来时阳光照进眼帘,寒冷的感觉仿佛还在梦中残留。
我曾游历过三峡,那里的巴江景色与此地相似。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卢溪道中的夜宿之景。"晓发潺湲亭,夜宿潺湲水"表明诗人清晨启程,晚上停宿于潺湲水畔,给人一种闲适自得的感觉。"风篁扫石濑,琴声九十里"则通过对比手法,将自然界的风声比作琴声,渲染出一幅生动的画面,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和谐。"光奔觉来眼,寒落梦中耳"这一句更深化了夜宿之情,通过光影变化和声音的冷暖感,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细微变化的观察与感受。

最后两句"曾向三峡行,巴江亦如此"则将当前所见与往昔三峡之旅相对比,表明无论是卢溪道中还是巴江流域,皆有相同的自然美景。这种跨时间和空间的比较,更增添了诗歌的意境深远。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自然描绘,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精神状态,是一首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山水田园诗。

作者介绍
李群玉

李群玉
朝代:唐   字:文山   籍贯:唐代澧州   生辰:808~862

李群玉,唐代澧州人,极有诗才,“居住沅湘,崇师屈宋”,诗写得十分好。《湖南通志·李群玉传》称其诗“诗笔妍丽,才力遒健”,《全唐诗·李群玉小传》载,早年杜牧游澧时,劝他参加科举考试,但他“一上而止”,宰相裴休视察湖南,郑重邀请李群玉再作诗词,他“徒步负琴,远至辇下”,进京向皇帝奉献自己的诗歌“三百篇”。唐宣宗“遍览”其诗,称赞“所进诗歌,异常高雅”,并赐以“锦彩器物”,“授弘文馆校书郎”。
猜你喜欢

送日本国聘贺使晁巨卿东归

上才生下国,东海是西邻。

九译蕃君使,千年圣主臣。

野情偏得礼,木性本含真。

锦帆乘风转,金装照地新。

孤城开蜃阁,晓日上朱轮。

早识来朝岁,涂山玉帛均。

(0)

采桑子·其二

马嘶人语春风岸,芳草绵绵,杨柳桥边,落日高楼酒旆悬。

旧愁新恨知多少,目断遥天,独立花前,更听笙歌满画船。

(0)

抛毬乐·其六

坐对高楼千万山,雁飞秋色满阑干。

烧残红烛暮云合,飘尽碧梧金井寒。

咫尺人千里,犹忆笙歌昨夜欢。

(0)

发潭州寄李宁常侍

君今侍紫垣,我已堕青天。

委废从兹日,旋归在几年。

心为西靡树,眼是北流泉。

更过长沙去,江风满驿船。

(0)

咏萤

□□光华浅,抟风羽翼徽。

不能欺暗室,所以带明飞。

(0)

杂歌谣辞·其四步虚词

鸾鹤共徘徊,仙官使者催。

香花三洞启,风雨百神来。

凤篆文初定,龙泥印已开。

何须生羽翼,始得上瑶台。

(0)
诗词分类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诗人
王逢 释普度 蒋敦复 钱时 薛嵎 谢元汴 释惟一 吴宽 周贺 余继登 杨冠卿 赵师侠 张子翼 罗万杰 吴则礼 陈舜俞 徐溥 岳正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