鸾鹤共徘徊,仙官使者催。
香花三洞启,风雨百神来。
凤篆文初定,龙泥印已开。
何须生羽翼,始得上瑶台。
鸾鹤共徘徊,仙官使者催。
香花三洞启,风雨百神来。
凤篆文初定,龙泥印已开。
何须生羽翼,始得上瑶台。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韦渠牟的作品,名为《杂歌谣辞(其四)步虚词》。从这短短的八句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仙境生活的向往和描绘。
“鸾鹤共徘徊”一句,以鸾鸟和鹤鸟共舞的意象,展现了仙境中的和谐与美好。接着,“仙官使者催”,则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受仙界召唤的急迫感。
“香花三洞启”描绘了一幅仙境大开之景,香花盛开,洞府洞开,显示了作者对神仙世界的无限向往。而“风雨百神来”,则是仙界降临人间的壮观场面,充满了神秘与震撼。
“凤篆文初定”和“龙泥印已开”,这里的“凤篆”和“龙泥印”都是古代文献中常见的装饰性图案,代表着权威与神圣。诗人通过这些形象,传达了对仙书、仙法的敬仰,以及个人修炼成就的喜悦。
最后,“何须生羽翼,始得上瑶台”,表明了作者对于不需要真正长出羽翼,即可达到仙界之瑶台的自信与渴望。这里的“瑶台”象征着高耸入云的仙境宫阙,是诗人心中的理想之所。
整首诗通过对仙界生活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于超脱凡尘、达到仙界的强烈愿望和信念。语言优美,意境辽阔,充分体现了唐代诗歌的艺术风貌。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