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雨空山后,飞流树梢悬。
绿欹初透竹,红没半开莲。
五月寒侵葛,三农水护田。
莫忧边饷急,帝已赐康年。
积雨空山后,飞流树梢悬。
绿欹初透竹,红没半开莲。
五月寒侵葛,三农水护田。
莫忧边饷急,帝已赐康年。
这首诗描绘了雨后山林的清新景象,充满了生机与宁静之美。首句“积雨空山后”,点明了雨后的环境背景,空山给人一种静谧深远的感觉,而“积雨”则暗示了雨水的累积,为接下来的景色铺垫。接着,“飞流树梢悬”一句,生动地描绘了雨后水流从高处倾泻而下的壮观景象,仿佛瀑布挂在树梢之上,既展现了自然的力量,也体现了雨后山林的独特魅力。
“绿欹初透竹,红没半开莲”两句,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雨后竹叶和莲花的生机勃勃。竹叶在雨水的滋润下显得更加翠绿,似乎要溢出画面;莲花虽未完全绽放,但已有红色的花蕾隐现,预示着生命的复苏与希望。这两句不仅描绘了视觉上的美感,也蕴含了对生命力的赞美。
“五月寒侵葛,三农水护田”则将视角转向季节与农事,五月的凉意并未因雨水而消散,反而给生长中的葛藤带来了凉爽,同时也为农田提供了充足的水分,保障了农作物的成长。这不仅体现了自然界的和谐共生,也反映了农民对土地的深厚情感和对丰收的期待。
最后,“莫忧边饷急,帝已赐康年”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安定、人民生活的美好祝愿。在经历了风雨之后,人们无需担忧边疆的战事和财政的压力,因为皇帝已经赐予了国泰民安的年景。这一句不仅是对现实的肯定,也是对未来和平与繁荣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雨后山林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与和谐,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社会安宁、人民幸福的美好愿望。
劝人瘦。秋来也、病腰可似疏柳。翠蛾描冷岫。
几点黛愁,楼上纤手。芳华谢久。漫种得、山中兰亩。
一夜湘江淼淼,恨羌笛不胜吹,望瑶京搔首。空有。
画罗舞袖。银屏梦觉,临镜妆谁秀。凤钗欹枕溜。
未了青春,伤心时候。衫痕检旧。怕不是、天涯中酒。
那日清歌罢奏。最堪惜、月明前,花飞后。
杏梁燕去芳巢冷,佳人即今何在。
草没朱门,尘封碧瓦,风雨绿纱窗坏。繁华易改。
叹一梦成烟,万花如海。
漫与云齐,迢迢西北暮愁外。
满湖尚流粉水,瘦蛾都掩了,远岫凝黛。
脂溢香销,妆台镜坠,十斛量珠难再。明蟾又挂。
剩寂寂帘衣,玉钩敲碎。悄立星鬟,夜深摇翠佩。
荡日晶帘,熏香螺儿,依旧昼长人静。
屏间按曲,烛下传杯,肠断早春芳景。
空约佳期,流水桃花,参差难定。
况心盟断绝,镜鸾分舞,已成愁病。
犹记得、小叠银笺,斜渲淡墨,自写幽姿傲性。
人能耐雪,花亦经霜,做弄满天凄冷。
检向晴窗,仔细重看,风标暗省。
待九秋凉月,试挍淡妆孤影。
龙舟渡,叠鼓闹中流。儿女尽嬉游。
玉人良会虚蒲酒,金钗偏见点葵榴。
看花心,图醉意,一齐休。奈雨里、丁香空挽结。
奈万转、柔肠无处说。情脉脉,恨悠悠。
旗亭怨句高吟罢,清江落日满离愁。
蓦心痴,疑汝在,转凝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