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舟渡,叠鼓闹中流。儿女尽嬉游。
玉人良会虚蒲酒,金钗偏见点葵榴。
看花心,图醉意,一齐休。奈雨里、丁香空挽结。
奈万转、柔肠无处说。情脉脉,恨悠悠。
旗亭怨句高吟罢,清江落日满离愁。
蓦心痴,疑汝在,转凝眸。
龙舟渡,叠鼓闹中流。儿女尽嬉游。
玉人良会虚蒲酒,金钗偏见点葵榴。
看花心,图醉意,一齐休。奈雨里、丁香空挽结。
奈万转、柔肠无处说。情脉脉,恨悠悠。
旗亭怨句高吟罢,清江落日满离愁。
蓦心痴,疑汝在,转凝眸。
这首《最高楼》由清代诗人王时翔所作,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端午节龙舟竞渡场景,充满了浓厚的民俗风情与情感细腻的表达。
首句“龙舟渡,叠鼓闹中流”开篇即以动态的画面展现端午节龙舟赛的热闹景象,鼓声震天,龙舟穿梭于江水中,营造出一种热烈欢快的氛围。接着“儿女尽嬉游”一句,将视角转向参与者的欢乐,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都沉浸在节日的喜悦之中。
“玉人良会虚蒲酒,金钗偏见点葵榴”两句,通过细节描写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玉人相聚,虽有美酒佳肴,却似乎少了些什么,而金钗上的葵榴点缀,则增添了几分节日的色彩和生机。这里不仅展现了端午节的习俗,也暗含了对美好时光稍纵即逝的感慨。
“看花心,图醉意,一齐休”三句,诗人以旁观者的视角,表达了对节日中人们欢聚一堂、享受生活的赞美之情。然而,好景不长,“奈雨里、丁香空挽结。奈万转、柔肠无处说”两句转折,暗示了美好时光的短暂与难以言表的情感纠葛,雨中的丁香结象征着无法解开的心结,万转的柔肠则表达了深沉的情感。
“情脉脉,恨悠悠”两句直抒胸臆,情感更加浓烈,表达了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对未解之谜的深深思念。“旗亭怨句高吟罢,清江落日满离愁”则将情感推向高潮,诗人站在旗亭之上,高声吟诵着心中的怨曲,清江边的落日映照着满溢的离愁别绪,画面凄美,情感深沉。
最后,“蓦心痴,疑汝在,转凝眸”三句,诗人的情感达到了极致,心中痴痴地怀疑着对方是否真的存在,眼神凝视,仿佛在寻找那份遥远而又近在咫尺的情感。整首词在热烈与哀愁之间摇摆,既展现了端午节的热闹与欢乐,又深刻揭示了人性中复杂的情感世界,是一首情感丰富、意境深远的佳作。
庾岭烟光,江南风景,冷落岁寒庭院。
疏林万木冻折,孤根独犯,晓霜回暖。
萼点胭脂,粉凝芳叶,依稀几枝初绽。
上层楼、月夜凭阑,风送暗香清远。
嗟往昔、汉妃临鸾,新妆才饰,艳绝人间金钿。
东君信息,造化工夫,却笑众葩开晚。
若是芳菲迅速,终与和羹,凤池仙馆。
愿楼头、羌笛休吹,免使为花肠断。
依约疏林,见盈盈春意,几点霜蕤。
应是东君,试手作芳菲。
粉面倚、天风微笑,是日暖、雪已晴时。
人静么凤翩翩,踏碎残枝。
幽香浑无著处,甚一般雨露,独占清奇。
淡月疏云,何处不相宜。
陌上报春来也,但绿暗、青子离离。
桃杏应仗先容,次第追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