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西湖》
《西湖》全文
宋 / 林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混元神巧本无形,匠出西湖作画屏。

春水净于僧眼碧,晚山浓似佛头青。

栾栌粉堵摇鱼影,兰杜烟丛阁鹭翎。

往往鸣榔与横笛,细风斜雨不堪听。

(0)
注释
混元:指宇宙的本源或整体。
神巧:神奇巧妙。
匠:工匠。
西湖:杭州著名的湖泊。
画屏:如画的景色。
僧眼:僧侣的眼睛,形容湖水清澈。
佛头青:比喻山色翠绿如佛头青丝。
栾栌:古代建筑中的木构件。
粉堵:涂有粉彩的墙壁。
摇鱼影:鱼儿在墙上倒映的影子。
兰杜:兰花和杜鹃花。
阁鹭翎:楼阁上的白鹭羽毛。
鸣榔:打鱼时敲击木棒发出的声音。
横笛:横吹的竹笛。
不堪听:难以忍受。
翻译
宇宙的奥妙本无定形,工匠在西湖边创作出画一般的景致。
春天的湖水比僧侣的眼睛还要清澈,傍晚的山色深沉如佛祖的发青。
雕梁画栋的墙壁上,鱼影摇曳,兰花丛中,白鹭展翅如烟。
常常听到打鱼的梆声和悠扬的笛音,轻风细雨中这些声音却显得过于强烈。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林逋的《西湖》,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西湖的自然景色。首句“混元神巧本无形”,赞美西湖的天然之美,暗示其仿佛出自造物之神的巧妙构思,无形中蕴含着无穷的韵味。接下来的两句“春水净于僧眼碧,晚山浓似佛头青”,通过对比,形象地写出西湖水质的清澈和山色的青翠,宛如僧人的眼眸和佛像的发髻,富有禅意。

“栾栌粉堵摇鱼影,兰杜烟丛阁鹭翎”描绘了湖边的倒影和远处的景致,鱼儿在水中游动,投下斑驳的影子,而兰花和杜若丛中,白鹭展翅,增添了生动的画面感。最后两句“往往鸣榔与横笛,细风斜雨不堪听”,则以听觉感受收尾,渔歌和笛声在微风细雨中回荡,虽然看似宁静,却也透露出一丝淡淡的离别或寂寥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西湖为背景,通过视觉和听觉的描绘,展现了西湖的宁静、清幽之美,以及诗人对自然的深深热爱和独特感悟。

作者介绍
林逋

林逋
朝代:宋   生辰:967一1028

林逋(967一1028),字君复,后人称为和靖先生,汉族,奉化大里黄贤村人。北宋著名隐逸诗人。幼时刻苦好学,通晓经史百家。书载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趋荣利。长大后,曾漫游江淮间,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往还。每逢客至,叫门童子纵鹤放飞,林逋见鹤必棹舟归来。作诗随就随弃,从不留存。天圣六年(1028年)卒。其侄林彰(朝散大夫)、林彬(盈州令)同至杭州,治丧尽礼。
猜你喜欢

武陵春·其二

九日黄花如有意,依旧满珍丛。

谁似龙山秋兴浓,吹帽落西风。

年年岁岁登高节,欢事旋成空。

几处佳人此会同,今在泪痕中。

(0)

永遇乐

雪霁千岩,春回万壑,和气如许。

今古稽山,风流人物,真是生申处。

儿童竹马,欢迎夹道,争为使君歌舞。

道当年、蓬莱朵秀,又来作蓬莱主。

一编勋业,家传几世,自是赤松仙侣。

青琐黄堂,等闲游戏,又问乘槎路。

银河耿耿,使星今夜,应与老人星聚。

要知他、秋羹消息,早梅初吐。

(0)

失调名

花前月下堪垂泪,水边楼上总关心。

(0)

咏古十六首·其五

昔在战国时,吴生固多奇。

弱鲁偶以将,彊齐不能支。

聿来守西河,纵横各有施。

黔首乐无贰,财用日以滋。

士卒思致命,官事咸允釐。

韩赵既来宾,秦人怯东窥。

魏郊昔多垒,中外安且熙。

当时计其功,谁复相等夷。

盛德乃不器,中智各有宜。

由来秉国钧,不类提军绥。

论列谩纷错,至当难重违。

桓桓盖世气,低徊下卑辞。

(0)

然公发人自天台来不以乌药见寄

石桥不得往,乌药不寄来。

空令图画里,指点说天台。

(0)

牡丹

牡丹千叶千枝并,不似荒凉在塞垣。

宜圣殿前知几许,感时肠断侍臣孙。

(0)
诗词分类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幼儿必背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诗人
周权 李清照 郑思肖 庾信 温庭筠 毛奇龄 汪广洋 孟浩然 陶益 赵佶 王昌龄 张栻 郑刚中 陈谟 戴良 张羽 王建 蔡襄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