荇菜慕周南,欣逢十乱多才,太姒宫人,得共邑姜赓雅什;
萱花谢堂北,岂料三年未阙,有齐季女,遽随文母驾鸾骖。
荇菜慕周南,欣逢十乱多才,太姒宫人,得共邑姜赓雅什;
萱花谢堂北,岂料三年未阙,有齐季女,遽随文母驾鸾骖。
此挽诗以哀婉之笔,悼念次媳陆氏,情感深沉,寓意深远。首句“荇菜慕周南”引用《诗经》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意境,象征着陆氏如荇菜般美好,令人向往。接着“欣逢十乱多才”,既是对陆氏才华的赞美,也暗含了对当时社会动荡的感慨。
“太姒宫人,得共邑姜赓雅什”一句,将陆氏比作古代贤妻太姒和邑姜,暗示她不仅才华出众,更有着高尚的品德与智慧,能够与这些历史上的女性相提并论。这不仅是对陆氏个人的极高评价,也是对其家庭背景和教育的肯定。
“萱花谢堂北,岂料三年未阙”则通过萱花凋零的景象,表达了对陆氏逝世的悲痛之情,同时“三年未阙”又暗示了陆氏去世时间之短,令人惋惜。萱花在古代常用来象征母亲或妻子,此处用以表达对陆氏的怀念与哀思。
最后,“有齐季女,遽随文母驾鸾骖”将陆氏比作齐国的季女,与文母(即文姜)一同驾乘鸾鸟,既是对陆氏去世的哀悼,也是对她高尚品格和美好形象的永恒纪念。鸾鸟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吉祥与高贵,这一比喻表达了对逝者的尊敬与怀念。
整首挽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巧妙的典故运用,深情地表达了对陆氏的哀悼与怀念,同时也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瓦雨未及地,在溜犹清泉。
冻饿有厚恩,理难向人言。
冥造不遗小,乾坤最劳繁。
众菀而独荒,是亦受者愆。
江流送诸象,不扰江上山。
可知瞀乱中,宜夺孤心还。
摧躬及疲惫,始悔利名缠。
未闻摇落秋,可补青阳年。
得持罔非柄,离想即云迁。
范趾无越涂,安庸忧未然?
蓬莱万仞高,境先混沌凿。
皎月如龙珠,横箫且骑鹤。
沃焦有大渊,尧时已为壑。
昆崙与扶桑,相对永漠漠。
皇极持寸心,毋今丧我橐。
当使风骨存,峻于两厓削。
空宇无滞云,枯林不留萚。
一握东海杯,飞来掌中落。
仙叟赌玉尘,但解橘隐乐。
焉知天外弧,夜影警神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