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书供健福,行路亦何心?
古道棘都满,滥游情已淫。
病鹰难击刺,大木极苍深。
多谢云如絮,瀜瀜媚薄襟。
诗书供健福,行路亦何心?
古道棘都满,滥游情已淫。
病鹰难击刺,大木极苍深。
多谢云如絮,瀜瀜媚薄襟。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姚燮所作的《寄家塾诸生五章》中的第四章。诗中描绘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与反思。
首句“诗书供健福”,诗人以“诗书”象征知识与学问,表达了对知识的尊崇和对通过勤奋学习获得福祉的期待。接着,“行路亦何心?”则提出了一个反问,意在探讨人在追求知识与福祉的过程中,内心的真实动机是什么,是否只是为了外在的功利而忽视了内在的精神追求。
“古道棘都满,滥游情已淫。”这两句通过描述古代道路两旁布满荆棘,以及过度放纵的行为,隐喻了社会上存在的种种不正之风和道德沦丧的现象。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社会风气的忧虑和批判。
“病鹰难击刺,大木极苍深。”这两句运用了比喻手法,将“病鹰”比作身体或精神状态不佳的人,难以发挥应有的力量;“大木”则象征着根基深厚、生命力强盛的事物。这两句反映了诗人对于个人修养与社会环境之间关系的思考,强调了内在素质的重要性。
最后,“多谢云如絮,瀜瀜媚薄襟。”诗人以轻盈飘逸的云彩比喻自己的心情,表达了对自由与宁静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在面对复杂社会时,仍能保持内心的纯净和平静,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境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敏锐观察和对人生价值的深入思考,体现了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人文关怀。
我来岭下已七年,梅花日日斗清妍。
诗才有限思无尽,空把花枝叹晚烟。
颇怪此花岚瘴里,独抱高洁何娟娟。
苦如灵均佩兰芷,远如元亮当醉眠。
真香秀色看不足,雪花冰霰相后先。
平生明明复皦皦,一嗅霜蕊知其天。
固安冷落甘蛮蜑,不务轻举巢神仙。
他年若许中原去,携汝同住西湖边。
更寻和靖庙何许,相与澹泊春风前。
属书不得陪春豫,结客何妨事夜游。
还胜南宫假宗伯,重扉深锁暗登楼。
花穿帘隙透。向梦里销春,酒中延昼。嫩篁细掐,想思字、堕粉轻黏綀袖。章台别后,展绣络、红蔫香旧。□□□,应数归舟,愁凝画阑眉柳。
移灯夜语西窗,逗晓帐迷香,问何时又。素纨乍试,还忆是、绣懒思酸时候。兰清蕙秀。总未比、蛾眉螓首。谁诉与,惟有金笼,春簧细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