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村如许夜潮风,能到重帏密掩中。
静里寸心收不住,起看山月照疏桐。
隔村如许夜潮风,能到重帏密掩中。
静里寸心收不住,起看山月照疏桐。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诗人起身所见之景,充满了宁静与深邃的意境。
首句“隔村如许夜潮风”,以“夜潮风”这一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夜晚的微风,仿佛潮水般轻柔地拂过,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神秘的氛围。这里的“如许”二字,既表达了风之轻柔,也暗示了夜之深沉,为整首诗奠定了基调。
次句“能到重帏密掩中”,进一步展现了夜风的细腻与穿透力,它能够穿越重重帘幕,抵达室内,暗示着自然界的和谐与生命的延续。这里不仅描绘了物理空间的穿越,更蕴含了情感的交流与心灵的触碰,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第三句“静里寸心收不住”,通过“静”字强调了环境的宁静,而“寸心收不住”则表达了内心情感的波动与难以抑制。在这样的静谧之中,诗人的情感似乎无法平静,这既是对外界环境的反应,也是对内心世界的探索与反思。
最后一句“起看山月照疏桐”,将视角转向室外,描绘了一幅月光洒落于稀疏梧桐树上的画面。山月与疏桐的结合,不仅增添了画面的美感,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月光下的梧桐,仿佛是诗人灵魂的寄托,映射出他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洞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充满诗意的夜晚场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感悟以及对内心世界的探索。每一句都充满了想象的空间,让读者在阅读中能够感受到诗人的情感波动与对生活的独特见解。
欲上高高岭路微,疏林蔽日尚堪依。
枫江水冷天初静,桐井霜乾叶乱飞。
篱下采花人独秀,山头落帽客何稀。
金壶倒尽重沽酒,莫惜朝来更典衣。
青鞋布袜绿蓑衣,满目秋江白鸟飞。
小楫扁舟乘兴出,斜风细雨钓鱼归。
有间茅屋临苍巘,寻个樵夫上翠微。
闲趁牧童吹短笛,倒骑牛背入柴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