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春全旱,焦原麦不肥。
幸逢天子圣,端怪雨师非。
世难占农务,吾生指钓矶。
悬鹑行满眼,空著大夫衣。
齐鲁春全旱,焦原麦不肥。
幸逢天子圣,端怪雨师非。
世难占农务,吾生指钓矶。
悬鹑行满眼,空著大夫衣。
这首明代诗人顾璘的《暮春四首(其四)》描绘了春天在齐鲁大地上的严峻景象。首句“齐鲁春全旱”直接点出春季干旱的严重,土地干涸,麦苗瘦弱。“焦原麦不肥”进一步强调了这种缺水导致的作物生长不良。然而,诗中转折道:“幸逢天子圣”,暗含对皇帝圣明的庆幸,期待他能关注民生,解决旱情。
接着,“端怪雨师非”表达了诗人对雨神未能及时降雨的责怪,暗示了对自然现象的无奈和对人间事务难以预测的感慨。“世难占农务”揭示了当时社会动荡,农业生产受到极大挑战。诗人感叹自己只能寄情于山水,“吾生指钓矶”,表示选择隐逸的生活方式,远离尘世纷扰。
最后两句“悬鹑行满眼,空著大夫衣”运用了典故,形容眼前贫困百姓衣衫褴褛,如同挂着破布的鹌鹑,而自己虽身着大夫官服,却无能为力改变他们的困境,流露出深深的忧虑和自省之情。整首诗通过个人际遇,反映了明朝社会的民生疾苦和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无奈。
朝市逃名利,清明照日边。
隆冬霜里柏,盛夏火中莲。
纯行浑无玷,嘉言剩有传。
归全复何憾,吾党独呼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