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次韵王信州三首·其一》
《次韵王信州三首·其一》全文
宋 / 邓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逐客难参国士忧,扶筇万里过闽瓯。

藜羹充腹初无憾,楛矢踰江生计愁。

长夜漫漫不肯旦,梅霖灌灌未应休。

醉中我欲呼风伯,一扫阴霾霁九州。

(0)
注释
逐客:被驱逐的人。
国士:国家的重要人物。
扶筇:拄着竹杖。
闽瓯:指福建地区。
藜羹:粗糙的食物。
踰江:越过江河。
生计愁:生活的艰难。
长夜:漫长的夜晚。
不肯旦:不愿天亮。
梅霖:梅雨。
风伯:古代传说中的风神。
霁九州:使全中国晴朗。
翻译
被驱逐的人难以理解国家的忧虑,拄着竹杖走过了万里路途,来到了闽粤之地。
粗陋的藜羹填饱肚子最初并无遗憾,但想到越过江河的艰辛,生活就充满了愁绪。
漫长的夜晚不愿天亮,连绵的梅雨似乎没有尽头。
在醉意中,我想要呼唤风伯,希望能一扫阴霾,让全中国都晴朗起来。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邓肃的作品,名为《次韵王信州三首(其一)》。诗中通过对旅途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担忧以及个人无力回天的悲愤。

“逐客难参国士忧”这一句直接抒发了诗人的忧虑之情,国士之忧即是国家大事的忧虑,这里通过追随客旅(可能指的是出使或游历)的艰辛来衬托这种忧虑。接着,“扶筇万里过闽瓊”则具体描绘了诗人在长途跋涉中的困顿,闽、瓯皆是福建的地名,这里的“扶筇”形象地表达了旅途的艰难。

第三句“藜羹充腹初无憾”通过对食物的描述反映出诗人在异乡的生活状况,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匮乏,也隐含着精神上的寂寞。紧接着,“楛矢踰江生计愁”则表达了诗人面对现实困境时所产生的心理压力和对未来的忧虑。

“长夜漫漫不肯旦,梅霖灌灌未应休”这两句通过描写连绵不断的夜晚和雨水,抒发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对于黑暗与苦难的无尽延续感到绝望。

最后,“醉中我欲呼风伯,一扫阴霾霁九州”则是诗人在酒精的刺激下所产生的一种愿景,希望能够像神话中的风伯一样,以超凡的力量驱散一切不幸和阴霾,带来光明与希望。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旅途生活的写实,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忧虑、寂寞以及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作者介绍
邓肃

邓肃
朝代:宋

邓肃(1091~1132),字志宏,南剑沙县(今属福建)人。生于宋哲宗元祐六年,卒于宋高宗绍兴二年,年四十二岁。少警敏能文,善谈论。会李纲罢相,上疏争之,干执政怒,罢归居家,绍兴二年(1132年)五月,携母避寇福唐(今福清),五月初九病逝,年仅41岁,归葬于邓墩。肃著有《栟榈集》三十卷,《挥尘后录》传于世。《闽沙邓氏族谱》载:邓肃,字志宏,父祖谷,长子邓普,字寰宇,次子邓慈。
猜你喜欢

小游仙三首·其三

摇曳空歌上玉清,飞烟冉冉拂仙缨。

龙軿已过黄金阙,致肃门郎识姓名。

(0)

自齐山借舟泛湖还家

十里平湖漫不流,晚风吹浪打行舟。

定知归得侵灯火,家在菰蒲最尽头。

(0)

新月

禁鼓初闻第一敲,乍看新月出林梢。

谁家宝鉴新磨出,匣小参差盖不交。

(0)

送春

仙家无夏亦无秋,红日清风满翠楼。

况有碧霄归路稳,可能同驾五云游。

(0)

鹧鸪天

解将天上千年艳,换得人间九日黄。

(0)

杏花天.慈宁殿春晚出游

帝城柳色藏春絮。嫩绿满、游人归路。

残红剩蕊留春住。无奈霏微细雨。

南陌上、玉辔钿车,怅紫陌、青门日暮。

黄昏院落人归去。犹有流莺对语。

(0)
诗词分类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诗人
崔曙 饶芝祥 陆世仪 湛方生 赵扩 胡舜陟 窦庠 毛伯温 阎尔梅 刘叉 陈谏 李格非 刘光祖 崔融 呼文如 陈耆卿 曹端 陆树声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