耻以维其心,在心每知愧。
不善临吾前,真如负芒刺。
耻以维其心,在心每知愧。
不善临吾前,真如负芒刺。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淳的《閒居杂咏三十二首(其三十二)耻维》,主要表达了诗人的道德修养和自我反省。首句“耻以维其心”揭示了诗人以羞耻之心作为内心的准则,表明他对道德品质有着高洁的要求。次句“在心每知愧”强调了诗人时刻保持自我反省,每当内心有所不妥,就会感到惭愧。后两句“不善临吾前,真如负芒刺”形象地描述了面对不善之事时的自责感,如同背负芒刺般痛苦,体现了诗人对自己行为的严格审视和对错误的深刻警觉。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展现了诗人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自我约束的精神风貌,具有深刻的道德教化意义。
侯门势翕赫,气与秋天高。
结交遍海内,轩盖同游遨。
歌钟日夜起,弦管声嘈嘈。
欢呼屋瓦振,饮博各分曹。
借问堂上客,皆云五陵豪。
落花随玉舄,华烛粲珠袍。
三杯意气豁,慷慨视宝刀。
申言恩义重,泰岱轻鸿毛。
一朝人事别,田窦相倾夺。
众宾掉臂去,相弃如屣脱。
昔时歌舞地,日暮呼鸧鸹。
得宠交自深,失势情斯割。
为谢书门者,毋劳更咄咄。
同人喜于野,素尚敦夙秉。
选胜到城南,顿入清凉境。
悬梦一径幽,秀竹千竿挺。
不见火龙飞,但看苍玉映。
微风度万叶,天籁自寥迥。
青浮白氎巾,绿动金杯影。
扫地坐莓苔,一片罗茵净。
伊蒲行素盘,晚饭催清磬。
夕阳斜透林,侧布金光竟。
淹留澹爽襟,宴笑开谈柄。
曰余寡谐俗,此君得吾性。
游非三湘远,迹偶七贤并。
陶然羲皇上,诸虑已尽屏。
愿截翠琅玕,吹笙踏缑岭。
不听迎潮报晓声,徒闻古寺号鸡鸣。
崇台观象星辰近,高阁凭虚沆瀣清。
雨过后湖浮翠黛,烟销双阙映葱菁。
欲寻帝子翻经处,书带萋萋草自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