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听迎潮报晓声,徒闻古寺号鸡鸣。
崇台观象星辰近,高阁凭虚沆瀣清。
雨过后湖浮翠黛,烟销双阙映葱菁。
欲寻帝子翻经处,书带萋萋草自生。
不听迎潮报晓声,徒闻古寺号鸡鸣。
崇台观象星辰近,高阁凭虚沆瀣清。
雨过后湖浮翠黛,烟销双阙映葱菁。
欲寻帝子翻经处,书带萋萋草自生。
这首诗描绘了鸡笼山的壮丽景色与历史氛围。首联“不听迎潮报晓声,徒闻古寺号鸡鸣”以对比手法,突出鸡笼山的静谧与古寺的钟声,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的意境。接着,“崇台观象星辰近,高阁凭虚沆瀣清”两句,通过描绘山上的建筑与自然景象,展现出鸡笼山的雄伟与清幽,星辰似乎触手可及,阁楼在虚空中显得格外清朗。
“雨过后湖浮翠黛,烟销双阙映葱菁”则进一步渲染了山间雨后的清新与宁静,湖面如同翠绿的黛色,双阙在烟消云散后更加葱郁鲜明,展现了山林雨后的独特风光。最后,“欲寻帝子翻经处,书带萋萋草自生”表达了诗人对古代帝王遗迹的向往与探寻,同时借由“书带萋萋草自生”这一细节,暗示了历史的痕迹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鸡笼山自然景观与人文历史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山水之美和历史文化的深刻感悟,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富有诗意。
我无锦绣肠,而居锦绣谷。
春风二三月,山花名踯躅。
芳鲜照寒涧,窈窕映修竹。
化工亦耐事,造物能委曲。
不知几猩唇,贷此色可足。
看久直欲燃,况乃手未触。
杖藜两幅巾,人物俱惊俗。
方观笔端妙,更对杯中醁。
念昔嵩少步,千层上云麓。
政似徐熙图,写生开百幅。
怀归阻兵火,梦想如在目。
会当返升平,柴车驾黄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