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鱼原来无肚肠,声声唤我出镬汤。
佛法原来无多子,王婆头上戴丁香。
木鱼原来无肚肠,声声唤我出镬汤。
佛法原来无多子,王婆头上戴丁香。
这首宋朝诗人詹荣所作的《颂》诗,以独特的比喻和禅意,展现了对佛法深邃的理解与感悟。
首句“木鱼原来无肚肠”,以木鱼这一佛教法器为喻,暗示佛法并非实体之物,而是心灵的指引。木鱼无肚肠,象征着佛法不存于物质之中,而在于人心的觉悟与实践。
次句“声声唤我出镬汤”,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将佛法比作是引导人们脱离苦难、解脱束缚的声音。这里的“镬汤”象征着人生的苦难与烦恼,佛法则如同救生之舟,引领众生摆脱苦海。
第三句“佛法原来无多子”,进一步阐述佛法的本质,强调佛法并非繁复的教条或众多的戒律,而是一种内在的智慧与慈悲。这里的“多子”可能暗指外在形式上的繁琐,强调佛法的核心在于内心的觉醒与实践。
最后一句“王婆头上戴丁香”,以王婆这一形象,比喻世俗的束缚与诱惑,而丁香则象征着清净与解脱。这句话意味着即使在充满诱惑与束缚的世间,通过佛法的指引,人们也能找到内心的清净与解脱之道。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巧妙地运用了比喻与象征,表达了对佛法深刻的理解与感悟,鼓励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实践佛法,以达到内心解脱与智慧增长的目的。
曾因客梦到西川,万户疏封祇隔年。
花重锦官思杜老,鹤飞沙苑看徐仙。
衰颜尚许任争齿,浅量深惭赐及肩。
照眼蜀妆依绣幌,共惊十载谶先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