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人同露坐,明月在高台。
咽咽阴虫叫,萧萧寒雁来。
影摇疏木落,魄转曙钟开。
幸免丹霞映,清光溢酒杯。
主人同露坐,明月在高台。
咽咽阴虫叫,萧萧寒雁来。
影摇疏木落,魄转曙钟开。
幸免丹霞映,清光溢酒杯。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夜景图景,主人坐在露天之下,与明月为伴,共同享受着清凉的夜晚。诗中的“咽咽阴虫叫”和“萧萧寒雁来”,营造出一种秋夜的氛围,让人感受到凉意与寂静。
“影摇疏木落”则描绘了月光下树影摇曳,树叶随风飘零的景象,这种描写增添了一份萧瑟之感。紧接着,“魄转曙钟开”,诗人通过晨钟的鸣响,预示着夜将尽,天色初明。
最后两句“幸免丹霞映,清光溢酒杯”表达了诗人对这宁静夜晚的珍惜之情,以及与月光共享一杯清酒的愉悦心境。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古人在明月下品味生活、寄寓情感的艺术境界。
既云拙进取,复不事生产。
厌厌在世中,岁月供偃蹇。
亲戚或相诮,妻孥亦愤懑。
一编聊自娱,浩歌秋已晚。
文字期永世,所托良非远。
新晴气象分,天高片云卷。
流盼悦时景,冲襟得萧散。
如何倦游子,劳劳不顾返。
人生忽旦暮,聚散如飘蓬。
谁能联同气,常此杯酒通?
阿弟开家宴,樽喜北海融。
分盏量酒户,即席传诗筒。
墨公讲丰韵,咏物格调工。
大川重义侠,击筑悲歌雄。
敬亭妙挥洒,肆应才不穷。
汝贻排酒阵,豪饮如长虹。
顾我徒老大,小技惭雕虫。
最后易堂至,谐谑生春风。
会者此七人,恰与竹林同。
中和连上巳,花柳烟溟濛。
三春百年内,几消此颜红。
卜昼更卜夜,拟宿松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