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贤当佐世,尧时难退身。
如何丹霄侣,却在沧江滨。
柳色变又遍,莺声闻亦频。
赖逢宜春守,共赏南湖春。
营道知止足,饰躬无缁磷。
家将诗流近,迹与禅僧亲。
放旷临海门,翱翔望云津。
虽高空王说,不久山中人。
大贤当佐世,尧时难退身。
如何丹霄侣,却在沧江滨。
柳色变又遍,莺声闻亦频。
赖逢宜春守,共赏南湖春。
营道知止足,饰躬无缁磷。
家将诗流近,迹与禅僧亲。
放旷临海门,翱翔望云津。
虽高空王说,不久山中人。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皎然所作,名为《酬邢端公济春日苏台有呈袁州李使君兼书并寄辛阳王三侍御》。诗中充满了对友情的珍视和自然美景的描绘。
"大贤当佐世,尧时难退身。如何丹霄侣,却在沧江滨。柳色变又遍,莺声闻亦频。"
这几句表达了诗人对朋友才德高尚、辅佐时世的赞美,同时也透露出一种超脱尘俗的淡泊心态。"丹霄侣"指的是仙侣,"沧江滨"则是自然界的宁静所在。柳色变幻,莺声频闻,都营造出一个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象。
"赖逢宜春守,共赏南湖春。"
诗人与友人共同守候这美好的春天,在南湖畔一同欣赏春色的美丽。
"营道知止足,饰躬无缁磷。家将诗流近,迹与禅僧亲。"
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内心的修养和外在功名的态度,不追求过多的装饰和功绩,而是保持一种内心的平静和满足。同时,他的诗作也接近家风,而他的脚步与禅僧相似,显示出对佛学修行的一种亲近感。
"放旷临海门,翱翔望云津。虽高空王说,不久山中人。"
最后几句则是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自由飞扬的向往,以及对远方的憧憬之情。尽管有着高远的理想,但最终还是选择归于山中的平淡生活。
整首诗通过对友情和自然美景的描写,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与自由的精神境界。
玉露凝香,金风傅彩,更谁锡与嘉名。
移来鹿苑,相好自天成。
见说汉宫仙掌,轻将去、铅泪双零。
算争似、玉毫光里,一指證无生。
兜罗垂引处,乍伸还屈,示现分明。
想拈花俱笑,指月同清。
应是散花人至,邻虚界、蓦地香城。
慈云护、掺掺亲供,相对展金经。
歌阑酒歇,闷把乌巾岸。牢愁未涤,看空庭又晚。
幽拘白发频添,故隐春光欲满。纵饶十床琼管。
抒情短。当年曾记,鲁陂渔翁爱余懒。
风尘缅邈,荏苒芳讯断。
梦从蚁垤初回,意与鸥波共远。息壤旧盟须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