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势排空树染霜,传神活脱是河阳。
高人坐爱松头月,客子诗成驴背凉。
朔气惟应愁宋玉,南云今复见宗苍。
如探胜到幽穷处,将谓无多意转长。
山势排空树染霜,传神活脱是河阳。
高人坐爱松头月,客子诗成驴背凉。
朔气惟应愁宋玉,南云今复见宗苍。
如探胜到幽穷处,将谓无多意转长。
这首诗描绘了山势与树木的壮丽景象,以及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首句“山势排空树染霜”以生动的语言勾勒出山峰直插云霄,树木在霜雪中呈现出深沉的色彩,营造出一种雄浑而静谧的氛围。接着,“传神活脱是河阳”一句赞美了张宗苍的绘画技艺,仿佛能将郭熙的笔意生动再现,展现出画家的高超技艺。
“高人坐爱松头月,客子诗成驴背凉”两句,通过对比高人与客子的不同心境,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创作灵感的追求。高人可能是在静坐中欣赏月色下的松林,而客子则是在行旅中吟诗作赋,感受着风中的凉意,两者的体验虽不同,但都流露出对自然之美的深深眷恋。
“朔气惟应愁宋玉,南云今复见宗苍”则借用了典故,表达了对自然变化的感慨。宋玉曾因北方的寒冷而感到忧愁,而如今在南方见到云彩,又唤起了对自然景象的共鸣。这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敏感观察,也蕴含了对时间流逝、季节更替的思考。
最后,“如探胜到幽穷处,将谓无多意转长”表达了诗人深入探索未知领域时的发现与感悟。即使面对看似有限的事物或情境,也能从中找到无限的意趣和深意。这种对生活和自然的深刻洞察,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视角和哲学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探讨,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与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菊盏萸囊自古传,长房宁复是臞仙。
应从汉武横汾日,数到刘公戏马年。
对玉山人今老矣,见恒河性故依然。
王郎九日诗千首,今赋黄楼第二篇。
我家衡山公,清而畏人知。
臧否不出口,默识如蓍龟。
擢子拱把中,云有骥騄姿。
胡为三十载,尚作穷苦词。
丈人不妄语,未效此何疑。
揭来清颍上,泪湿中郎诗。
怪我一年长,而作十年衰。
同时几人在,岂敢怨白髭。
愿言指松柏,永与霜雪期。
大士何曾有生死,小儒底处觅穷通。
偶留一吷千山上,散作人间万窍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