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东坡居士过龙光,求大竹作肩舆,得两竿。南华圭首座,方受请为此山长老。乃留一偈院中,须其至,授之,以为他时语录中第一问》
《东坡居士过龙光,求大竹作肩舆,得两竿。南华圭首座,方受请为此山长老。乃留一偈院中,须其至,授之,以为他时语录中第一问》全文
宋 / 苏轼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

斫得龙光竹两竿,持归岭北万人看。

竹中一滴曹溪水,涨起西江十八滩。

(0)
注释
斫:砍伐。
龙光:竹子自然形成的美丽光泽,比喻竹子品质优良。
持归:拿回家。
岭北:指某个北方的山区。
万人看:形容众人围观观看。
竹中一滴:竹子里的一滴水。
曹溪水:指广东韶关的曹溪,佛教禅宗南宗祖庭所在地,以其泉水闻名。
涨起:使水位上升。
西江:中国南方的大河之一,流经多个省份。
十八滩:形容河流中有许多急流险滩。
翻译
砍下两根带有龙光的竹子,
带回岭北,万人争相传看。
鉴赏

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斫下了龙光竹中的两竿大竹,带回去让岭北万人围观。诗中的“斫得”表达了切割之力,强调了竹子的坚韧和作者的果决。而“万人看”则展现了竹子被众人所瞩望的场景,其规模宏大。

“竹中一滴曹溪水”则引出了自然界的元素,将视角从实物转移到自然之美。这里的“一滴”形象化地表达了水源的微小,却能汇聚成江河,寓意深远。而“涨起西江十八滩”则是对大自然力量的描绘,展示了一种由小到大的壮观景象。

整体而言,这两句诗通过竹子的切割和水流的汇聚,表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美与人类活动之间关系的独特感悟。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朝代:宋   字:子瞻   号:铁冠道人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猜你喜欢

新作书室梦锡示诗羡其清坐

新辟西垣小室成,开编静得古人情。

峥嵘老柏寒尤健,窈窕幽窗雪更明。

我愧滥巾居此地,君能倾盖似平生。

篇诗何必深相羡,渌水芙蓉岂不清。

(0)

至城东作·其二

出郭二十里,依山八九家。

茅冈风卷烧,土井两推沙。

冻蝶依残菊,幽禽立卧槎。

路边桃李木,犹发小春花。

(0)

岘山行

驱马岘山南,磴滑不能上。

惆怅石城人,秋风摇两桨。

(0)

孤雁

空城夜已寂,一雁度云端。

汀洲亦可止,何不怯霜寒。

岂非防暗祸,惊矫失自安。

孤音诉明月,天高路漫漫。

以鹑置怀袖,比汝乏羽翰。

蒙恩傍温暖,岂念宵征难。

(0)

子明棋战两败输张遇墨并蒙见许夏间出箧中所藏以相示诗索所负且坚元约

平生性好墨,以此为昼夜。

陈玄尔何为,能使我心化。

四方购殊品,十倍酬善价。

江南号第一,易水乃其亚。

古锦缀为囊,香罗裁作帕。

精粗校白黑,情伪考真诈。

欣然趣自得,其乐胜书画。

英英清河公,风格继王谢。

语旧则乡邦,论亲乃姻娅。

前时偶休浣,亟之城南舍。

所嗜与我同,奇蓄乃自诧。

奕秋约筹局,张遇赌龙麝。

贪多而务得,廉逊或不暇。

铅刀试一割,驽足效十驾。

决胜有如兵,必争还似射。

黑云半离披,玉马恣蹂藉。

初鸣已惊人,再鼓遂定霸。

物情矜俊捷,天幸蒙假借。

功成不自高,垂首甘亵骂。

但当偿所负,然诺重嵩华。

弯弓既有获,岂不愿鸮炙。

涤砚俟见临,倒屣出相迓。

陵尊且犯贵,此罪在不赦。

更许观箧中,前期指朱夏。

(0)

春日杂兴·其十

树萱移菊助春荣,沐雨梳风擢翠茎。

童子新能理荒秽,不教萧艾并丛生。

(0)
诗词分类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诗人
谭处端 刘黻 贾似道 文廷式 程垓 林旭 舒亶 张九龄 真德秀 纪昀 范浚 郝经 鲍溶 吴均 黎廷瑞 杨无咎 白朴 周伦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