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子由在筠作《东轩记》,或戏之为东轩长老。其婿曹焕往筠,余作一绝句送曹以戏子由曹过庐山,以示圆通慎长老。慎欣然亦作一绝,送客出门,归入室,趺坐化去。子由闻之,乃作二绝,一以答余,一以答慎。明年余过圆通,始得其详。乃追次慎韵·其二》
《子由在筠作《东轩记》,或戏之为东轩长老。其婿曹焕往筠,余作一绝句送曹以戏子由曹过庐山,以示圆通慎长老。慎欣然亦作一绝,送客出门,归入室,趺坐化去。子由闻之,乃作二绝,一以答余,一以答慎。明年余过圆通,始得其详。乃追次慎韵·其二》全文
宋 / 苏轼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大士何曾有生死,小儒底处觅穷通。

偶留一吷千山上,散作人间万窍风。

(0)
注释
大士:指佛教中的菩萨,修行极高、超脱生死的存在。
生死:佛教中指生命的出生和死亡,象征着轮回或涅槃。
小儒:指儒家学者,这里泛指一般读书人。
穷通:困厄与显达,指人生境遇的好坏。
偶留:偶然留下。
吷:细微的声音,这里比喻微言大义。
千山:形容众多的山峰,象征广大地域。
万窍风:比喻世间万物,风吹过各种孔窍,象征影响力广泛。
翻译
大士怎能有生死之念?
凡夫俗子又在哪里寻求人生的通达呢?
鉴赏

此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的交流和互动,以轻松诙谐的方式表达了对生命、修行与自然的感悟。"大士何曾有生死"一句,借用禅宗思想,提出大智之士对于生死看破看透,不再执着。紧接着"小儒底处觅穷通"则是说普通学者在低下的地位上寻求通向光明的途径。

第三、四句"偶留一吷千山上,散作人间万窍风",意境开阔。诗人偶然在高山之巅留下一口气,这股气息化为世间无数的洞察力和智慧,如同清风拂面,让人感到凉爽、舒畅。

整首诗通过对比大士与小儒,以及自然界与人类世界的关系,展现了作者对于生命境界的深刻理解和豁达心态。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朝代:宋   字:子瞻   号:铁冠道人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猜你喜欢

送张元春兼寄俞仲蔚三首·其二

昆山曾过忆俞公,伏枕扁舟涕泪中。

布帽萧条君不见,飞鸿偏在五湖东。

(0)

寄金惟良二首·其一

宣平南去把芙蓉,招手黄山万丈峰。

他日相期秦观下,瀑泉飞傍石闾松。

(0)

秋晚同陈使君张进士饮喻园五首·其四

清尊曾共谢公游,客岂羊昙泪亦流。

摇落丹枫前日路,不知何处是西州。

(0)

春日出郊登五龙台过鄢家庄看花六首·其四

碧茜楼边朱槿樊,人家半似辟疆园。

叩门一笑逢伧父,岂但江南有竹村。

(0)

答李荫京师见寄三首·其一

开椷不忍读,字字念情人。

多少登楼恨,烟花又一春。

(0)

张见甫自新蔡来访得情字书字二首·其二

大淮新雨涨何如,谁道君停下泽车。

狂似酒人歌易水,游同词客集漳渠。

藤蓑早约三江钓,玉笈今藏五岳书。

握手尊前看意气,西风归骑一踌躇。

(0)
诗词分类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诗人
唐求 朱弁 王仁裕 商景兰 沈德潜 富弼 任昉 谢惠连 王湾 卢延让 贾至 张继 卢象 武三思 郑成功 徐有贞 萧颖士 丘迟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