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关山势拂云来,才过骊山又马嵬。
今日岂知当日事,涧花含笑为谁开。
秦关山势拂云来,才过骊山又马嵬。
今日岂知当日事,涧花含笑为谁开。
这首《马嵬》由明代诗人陆深所作,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与反思,展现了深刻的历史感慨和对人性的洞察。
首句“秦关山势拂云来”,以壮阔的山势起笔,仿佛将读者带入了历史的长河之中,秦地的雄伟山川在诗人的笔下显得气势磅礴,预示着即将展开的故事背景宏大而深远。
次句“才过骊山又马嵬”,巧妙地运用了地理名称,骊山与马嵬,不仅勾勒出具体的地点,也暗示了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杨贵妃之死。这两座山的名字串联起来,如同历史的轨迹,引人联想当年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
“今日岂知当日事,涧花含笑为谁开”两句,则是全诗的核心所在,诗人通过反问的方式,表达了对历史命运的深思。这里的“涧花含笑”既是自然景象的描绘,也是对历史人物情感的隐喻。花朵的“含笑”似乎是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但又不知为何而笑,为谁而开,这背后蕴含的是对历史变迁、人事无常的感慨。诗人借景抒情,通过自然界的细微变化,映射出人类情感的复杂与历史的不可逆性。
整首诗以景物描写开篇,引出历史事件,再通过自然景象的比喻,深入探讨了历史与人性的主题,语言简洁而意味深长,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和对人生的独特见解。
浊流一千里,快泻如建瓴。
解舟东湾桥,昼夜不得停。
忽惊万顷碧,一举当眼青。
自推舴艋窗,出步杨柳汀。
精神觉萧散,鹤雏生翅翎。
僧伽坐阅世,层崖登青冥。
生涯亦何有,随处悬盂瓶。
洗心依老宿,湛意终残经。
回头大梁梦,尘迹俱凋零。
余亦厌久客,行趁东扬舲。
会宿淮山阳,话此遭熏蒸。
看君新句法,霜刀新发硎。
蜀客快剧谈,风味出讥诮。
众中闻巴音,必往就一笑。
道人西蜀来,风度又高妙。
吾家长头郎,高蹈万物表。
平生少推可,说子不知了。
吾初意魁梧,一见殊短小。
篝灯款夜语,每每犯吾料。
貌和华林风,气爽霜天晓。
坐令岑寂中,绝尘追騕袅。
君看显与讷,出蜀亦同调。
竟如众星月,声光泼云峤。
子亦当加鞭,岁月一过鸟。
临川富山水,井山最深幽。
愧我今日来,自非清散游。
试问井中龙,吾行汝知不。
高秋嗜酣卧,此计非良谋。
晚稻已及穗,一雨足可收。
曷不跃而起,霈然泻南州。
要看贤使君,放衙拥黄紬。
范韩醉倒眠荒丘,撼之不应民始愁。
天生公副天下望,雷霆声名塞九州。
立朝严冷传铁面,坐令鼠辈惊鱼头。
上前论事伤太直,逆鳞投笏来南陬。
长沙共渡一水碧,中流笑语惊沙鸥。
湘西古寺夜对榻,高论自破千人浮。
华藏法界在掌握,遇缘即宗甘自由。
世惊海隅在万里,我视阎浮同一沤。
坐中忽举毗卢印,印海印毛皆遍周。
大哉此法本无碍,从公一游容我不。
阿环梦回如堕云,砚中玉纤如醉文。
香囊翠被不复见,华清草木犹醺醺。
仙郎春光洗怀抱,柔情不断如芳草。
软风细涨玉横斜,一尾追风北山道。
词锋落纸磨秋霜,千首今馀万丈光。
从来支遁识神骏,岁月不知君意长。
绕塔不忍去,新凉生早秋。
不见江西月,一水空悠悠。
龛灯耿昼影,遗像青双眸。
永怀皇祐间,曾此狎沙鸥。
往事已陈迹,丰碣撑高楼。
公昔从吾祖,来往亦风流。
但馀松菊在,井臼遗林丘。
高风不可攀,落日令人愁。
倚杖哦清诗,溪风波白头。
脉脉不能语,归心浩难收。
今已不如古,无复相绸缪。
何当效船子,华亭从钓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