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年李白问月曾有诗,我亦有语申讯之。
一从开辟有天地,不知尔月还与天地先后来何时。
同日在天作两目,何为行天有迟速。
妖蟆何能蚀尔灵,狡兔何智入尔腹。
吴刚斫斧何得休,羿妻到今还在否。
既云盈亏有定理,何用三万八千户岁岁年年脩复脩。
古往今来几经世,古人今人果同异。
乾坤变故日相寻,照见吾人几荣瘁。
世道日降民生痌,见之应为达天公。
为天目精尔恒职,不尔虽见诚何庸。
问之嘿嘿了无语,还驾綵云天外去。
老夫空斋无所为,矫首苍茫自延伫。
昔年李白问月曾有诗,我亦有语申讯之。
一从开辟有天地,不知尔月还与天地先后来何时。
同日在天作两目,何为行天有迟速。
妖蟆何能蚀尔灵,狡兔何智入尔腹。
吴刚斫斧何得休,羿妻到今还在否。
既云盈亏有定理,何用三万八千户岁岁年年脩复脩。
古往今来几经世,古人今人果同异。
乾坤变故日相寻,照见吾人几荣瘁。
世道日降民生痌,见之应为达天公。
为天目精尔恒职,不尔虽见诚何庸。
问之嘿嘿了无语,还驾綵云天外去。
老夫空斋无所为,矫首苍茫自延伫。
这首诗以问月的形式展开,探讨了月亮与天地、时间、自然现象以及人类社会的关系,充满了哲思和对宇宙奥秘的探索。诗人孙承恩通过与月亮的对话,提出了关于时间流逝、自然规律、人类命运以及道德责任的深刻思考。
诗中提到“一从开辟有天地”,表达了对宇宙起源的思考,暗示了时间与空间的永恒性。接着,“同日在天作两目”则将月亮比作天空的眼睛,引出对月亮运动速度差异的疑问,以及对月食成因的探讨,体现了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吴刚斫斧何得休,羿妻到今还在否”两句,借用了古代神话故事,表达了对永不停息劳作的反思,以及对神话人物命运的追问,暗示了对人生意义和命运的思考。
“既云盈亏有定理,何用三万八千户岁岁年年脩复脩”则进一步探讨了自然界的循环规律,提出对传统习俗和仪式的质疑,引导读者思考自然法则与人类行为之间的关系。
最后,“古往今来几经世,古人今人果同异”表达了对历史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感慨,强调了时间的流逝和人类社会的不断变化。诗人通过与月亮的对话,不仅展现了对宇宙奥秘的探索,也反映了对人生哲学的深思,以及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批判。
整首诗语言流畅,想象丰富,通过问月的形式,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思考方式和深邃的哲学洞察力,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龙门百尺,根太古、鸾渟凤峙修桐。
镣越谅霄,工良制巧,裁成换徵移宫。梦魂通。
梦仙远、散雪归风。也应似、狱中埋剑,吐气亘长虹。
因甚谪处夜郎,蛮书赤雅寄孤踪。
想伴逐臣迁客,乡思断归鸿。
还自惜、爨材蕤铁,赏会托成钟。
抚琴三叹,知音旷古难逢。
隔年重见青鬟,雾梳烟抹清江上。
推篷一笑,山灵应讶,别来无恙。
劫火煎魂,机轮摇梦,纵心孤赏。
叹穷冬短景,长征倦客,思前事,成追想。
拟办棕鞋竹杖,抚瑶篸、捶琴山响。
棹歌三叠,群真来会,遥情俯鬯。
记得骖鸾,名山管领,头衔轻枉。
便芙蓉手把,钧天九奏,借仙人掌。
叮咛前镜,莫放朱颜老。人寿月圆花更好。
红兰即是相思草。青禽即是相思鸟。
玉珰投,团扇寄,难为报。愿金鸭一双含瑞脑。
愿紫燕一双栖玳瑁。愿掷黄金买年少。
桃花面对桃花笑。蛾眉月写蛾眉照。万祝告。
千祝告。相逢早。
正良宵、玉轮高揭,桂花香堕瑶席。
红楼十二晶帘捲,谁见素娥幽寂。
休怨抑,算阅尽清寒,尚有团圞日。持觞太息。
问袁渚烟寒,庾楼尘掩,谁与共今夕。
凝眸处,大地山河莹彻。秋容净扫空碧。
柔情一缕浑难诉,便抵云罗千尺。
闲伫立,怕只有流萤,来照罗衣湿。婵娟望极。
怅佳节难酬,苦吟谁和,虫语咽苔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