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年重见青鬟,雾梳烟抹清江上。
推篷一笑,山灵应讶,别来无恙。
劫火煎魂,机轮摇梦,纵心孤赏。
叹穷冬短景,长征倦客,思前事,成追想。
拟办棕鞋竹杖,抚瑶篸、捶琴山响。
棹歌三叠,群真来会,遥情俯鬯。
记得骖鸾,名山管领,头衔轻枉。
便芙蓉手把,钧天九奏,借仙人掌。
隔年重见青鬟,雾梳烟抹清江上。
推篷一笑,山灵应讶,别来无恙。
劫火煎魂,机轮摇梦,纵心孤赏。
叹穷冬短景,长征倦客,思前事,成追想。
拟办棕鞋竹杖,抚瑶篸、捶琴山响。
棹歌三叠,群真来会,遥情俯鬯。
记得骖鸾,名山管领,头衔轻枉。
便芙蓉手把,钧天九奏,借仙人掌。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的画面,诗人隔年重逢旧地,见到青山依旧,江面雾气缭绕,女子青丝如黛,令人心生欣喜。他推开船篷,与山水对话,感叹岁月流转,自己作为长途跋涉的旅人,对过往之事回味无穷。
词中提及“劫火煎魂”和“机轮摇梦”,暗示了生活的艰辛与梦境的动荡,但诗人并未沉溺,反而独自欣赏这山水间的孤寂之美。他计划购置棕鞋竹杖,伴以瑶瑟琴音,表达对自然的亲近和向往。在江上,他唱起棹歌,期待神仙降临,共享这份宁静。
回忆起过去的仙游经历,诗人感慨自己曾被名山仙境所吸引,却觉得自己所获荣誉微不足道。他想象着能再次乘风而上,由仙女亲手弹奏钧天之乐,借助仙人的力量,寓意寻求超脱尘世的愿望。
整首词情感深沉,既有对往昔的怀念,又有对当下困境的自我解嘲,以及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旅程感悟和人生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