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百尺,根太古、鸾渟凤峙修桐。
镣越谅霄,工良制巧,裁成换徵移宫。梦魂通。
梦仙远、散雪归风。也应似、狱中埋剑,吐气亘长虹。
因甚谪处夜郎,蛮书赤雅寄孤踪。
想伴逐臣迁客,乡思断归鸿。
还自惜、爨材蕤铁,赏会托成钟。
抚琴三叹,知音旷古难逢。
龙门百尺,根太古、鸾渟凤峙修桐。
镣越谅霄,工良制巧,裁成换徵移宫。梦魂通。
梦仙远、散雪归风。也应似、狱中埋剑,吐气亘长虹。
因甚谪处夜郎,蛮书赤雅寄孤踪。
想伴逐臣迁客,乡思断归鸿。
还自惜、爨材蕤铁,赏会托成钟。
抚琴三叹,知音旷古难逢。
这首诗名为《白雪》,作者是清朝末年至近现代初年的周岸登。诗中以龙门为背景,描绘了一幅高峻壮观的画面,比喻修桐如鸾凤栖息,象征着高洁与华美。接下来,诗人运用了“镣越谅霄”、“梦魂通”等意象,表达了对音乐艺术的崇高追求和超凡梦想,仿佛囚禁中的宝剑也能释放出冲天豪气。
诗中转折,提及被贬谪至夜郎的遭遇,流露出孤独和思乡之情,将自己比作贬谪的逐臣和迁客,寄托在南国的蛮书中,如同断鸿般难以回归。诗人感慨自己的才华被埋没,只能借烹煮之材(可能指铁器)和乐器(如钟)来表达情感,体现了怀才不遇的无奈。
最后,诗人抚琴三叹,感叹知音难觅,表达了深深的孤独和对知己的渴望。整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展现了作者的人生际遇和艺术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