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蒂深根且一邱,少时尝恐斧斤求。
何人比拟明堂柱,几岁经营江汉洲。
终以不才名四海,果然无祸阅千秋。
空山万籁月明底,安得闲眠石枕头。
固蒂深根且一邱,少时尝恐斧斤求。
何人比拟明堂柱,几岁经营江汉洲。
终以不才名四海,果然无祸阅千秋。
空山万籁月明底,安得闲眠石枕头。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的《次韵和台源诸篇九首·其七·灵椿台》,主要描绘了一棵深深扎根的古树,它历经岁月,曾经担忧被砍伐的命运。诗人将这棵树比喻为明堂的支柱,象征着它的支撑作用和重要性。他感慨这棵树的长久经营,不仅在江汉流域留下了影响,而且以其坚韧不拔赢得了四海之内的声誉。尽管诗人自谦“不才”,但这棵树却见证了千年的风雨,没有遭受祸患。
最后一句“空山万籁月明底,安得闲眠石枕头”描绘了宁静的山中夜晚,只有月光和自然之声,诗人想象自己能躺在月光下的石头枕头上,享受这份难得的安宁。整首诗寓言深刻,借物抒怀,表达了诗人对坚韧与静谧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