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杂句·其五》
《杂句·其五》全文
唐 / 庞蕴   形式: 古风

出一屋,入一屋,来来去去教他哭。

来去祇为贪瞋痴,于今悟罢须知足。

知足常须达本源,去却昔时恶知识。

恶知识,将伊作,手力法施无前后,共护无生国。

(0)
注释
出:进出。
入:进入。
教:使。
他:指代不明的人物。
哭:哭泣。
贪:贪婪。
瞋:愤怒。
痴:愚痴。
悟:醒悟。
须:应当。
知足:感到满足。
常:常常。
达:洞察。
本源:事物的根本或起源。
去却:去除。
恶知识:不良影响或不好的朋友。
手力法施:以行动或方法施加影响。
无前后:不论时间先后。
共护:共同保护。
无生国:可能指佛教中的无生净土或精神世界。
翻译
出入那间屋,出入那间屋,来来回回让他哭泣。
来来去去只因贪婪、愤怒和愚痴,如今醒悟了应知满足。
知足者常常能洞察根本,去除过去的不良影响。
那些不良影响,如同恶友,不分前后地施加影响,共同守护无生之国。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庞蕴的作品,名为《杂句(其五)》。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禅宗诗歌,表达了对佛法修行的一种体悟和理解。

“出一屋,入一屋,来来去去教他哭。” 这几句话描绘了一种世间的忙碌与无常,也反映出了人在烦恼中的痛苦。这里的“屋”象征着人的心灵之所,而“来来去去”则是对世事变迁、人生无常的一种描述。

“来去祇为贪瞋痴,于今悟罢须知足。”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执迷不悟的反省,以及现在终于有所顿悟,认识到应该满足于目前的状态,不再被贪欲、愤怒和愚昧所困扰。

“知足常须达本源,去却昔时恶知识。” 这里,“知足”是指心境的平和与满足,而“达本源”则是在追求内在的真理。诗人建议应当达到这种状态,并且摆脱过去那些有害的、不良的知识或观念。

“恶知识, 将伊作,手力法施无前后,共护无生国。” 这几句话表达了对于那些不利于修行的旧有的认识与习惯进行清理和改造。诗人主张用坚定的意志和方法去除这些障碍,以保护内心世界不受外界干扰。

整首诗通过对世间无常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于佛法修行中的顿悟与自我超越的体验。同时,这也是一种生活哲学的体现,提醒人们要有知足之心,摆脱负面情绪和不利于自身成长的影响。

作者介绍

庞蕴
朝代:唐

庞蕴(生卒不详) 字道玄,又称庞居士,唐衡阳郡(今湖南省衡阳市)人。禅门居士,被誉称为达摩东来开立禅宗之后“白衣居士第一人”,素有“东土维摩”之称。有关他的公案时见于禅家开示拈提中,以作为行者悟道的重要参考。其传世的偈颂(迄今流传近200首)以模拟佛经偈语的风格,殷殷嘱咐学佛者修行的依归,在唐朝白话诗派中以其重于说理为一特点。至于他和女儿灵照游戏自在的情节,配合其诗偈中全家习禅的描述,不仅成为后代佛门居士向往的模范,也转而成为戏曲宝卷文学着墨的题材。
猜你喜欢

太常乐章三十首·其十二退文舞出奏正安之曲

左手执籥,右手秉翟。进旅退旅,万舞有翼。

(0)

太常乐章三十首·其七酌献第三室奏大顺之舞曲

明明我祖,积德累仁。居晦匿曜,迈种惟勤。

帝图天锡,辉光日新。寝庙绎绎,昭事同寅。

(0)

太常乐章又七首·其三送神理安曲

飙轮戾止,光烛灵坛。金奏绎如,白露漙漙。

(0)

喜朝京阙

七闽波渺邈,双阙气岧峣。

晓登云外岭,夜渡月中潮。

愿秉清忠节,终身立圣朝。

(0)

表弟廷评章得象知信州玉山县

怀玉烟霞接武夷,我思祖德涕沾衣。

县斋制锦留遗爱,庭树藏镮长旧围。

彭泽公田今已废,辽东邑子半应非。

津亭送别空搔首,籍在金门未得归。

(0)

次韵和太仆钱少卿寄赠编修主人宋承旨李舍人之什

春官宗伯鲁诸生,翰苑纶闱占大名。

一代典谟资润色,满朝文物仰悬衡。

分班月殿趋金马,侍宴天池见石鲸。

即日云屏应隔坐,不须东观待书成。

(0)
诗词分类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诗人
释函是 吴与弼 陆深 释函可 黎民表 朱诚泳 李之世 项安世 林光 佘翔 释居简 于慎行 虞俦 张宁 袁华 刘绎 黄省曾 江源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