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求胜礼佛,知足胜持斋。
本自无薪火,何劳更拾柴。
无求胜礼佛,知足胜持斋。
本自无薪火,何劳更拾柴。
这首诗偈出自唐代和尚庞蕴之手,体现了禅宗对于内心清净与自我满足的追求。开篇“无求胜礼佛,知足胜持斋”,通过对比礼佛与知足、持斋与心灵的满足,诗人表达了一种超脱物质欲望,对内在精神世界的重视。这里的“礼佛”和“持斋”原本是佛教修行中重要的部分,但在诗人的眼中,真正的解脱在于对自己心性的认识与满足。
第二句“本自无薪火,何劳更拾柴”,则用了一个生动的比喻。薪火象征着生活中的欲望和烦恼,而“本自无薪火”意味着内心原本清净,无需外在的东西来刺激或满足自己。“何劳更拾柴”强调了不必再去追求那些会带来额外麻烦和牵绊的事物。
整体而言,这首诗偈倡导的是一种简约生活、内心自足的哲学,鼓励人们摒弃外在的欲望与束缚,回归到一个更为纯粹、宁静的心灵状态。
夜寒信萧瑟,榾柮聊自温。
盖藏岂多厚,独犬坚守门。
出庭引空眄,众象归一浑。
鸦栖在高树,响涩霜风吞。
无云但有风,亦使星斗昏。
大梦漫人间,我惧孤不存。
峻削我为鹤,枯寂我为猿。
猿鹤宅深山,具叨造化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