翩然拂袖忽然回,带得罗浮面目来。
乞食又还双足茧,坐禅岂是寸心灰。
故依花首从三靖,旋摘茶芽供一杯。
兰若苦空君不厌,可能为我扫苍苔。
翩然拂袖忽然回,带得罗浮面目来。
乞食又还双足茧,坐禅岂是寸心灰。
故依花首从三靖,旋摘茶芽供一杯。
兰若苦空君不厌,可能为我扫苍苔。
诗人以轻盈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出家人返回山中修行的画面。"翩然拂袖忽然回,带得罗浮面目来"表达了湛师一瞬间决定回归自然,从尘世间带着对罗浮湖的向往回到山中。此处"拂袖"象征着摆脱尘嚣,而"带得罗浮面目来"则透露出诗人对湛师此举的赞美之情。
接下来的"乞食又还双足茧,坐禅岂是寸心灰"写出了湛师在归隐山中后的生活状态。"乞食"指出家人为了修行而向世人乞讨食物的苦行,而"双足茧"则形象地表达了长时间跋涉所带来的身体磨难。"坐禅岂是寸心灰"则深刻揭示了禅修过程中内心世界的清净和坚定。
"故依花首从三靖,旋摘茶芽供一杯"这两句诗写出了湛师在山中的平静生活。"故依花首"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依恋,而"从三靖"则指代代相传的禅宗修行法门。"旋摘茶芽供一杯"描绘了一种宁静致远的生活画面,茶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清心寡欲、淡泊明志。
最后两句"兰若苦空君不厌,可能为我扫苍苔"则表达了诗人对湛师坚持禅修之路的钦佩和期待。"兰若"指的是佛教中的清净之地,"苦空"形容出家人的艰难生活,而"君不厌"则是对湛师坚守初心的赞赏。"可能为我扫苍苔"则是一种愿望,希望湛师能够在精神上给予自己指引和清扫内心尘埃。
整首诗通过对湛师山中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出家人坚守信仰、淡泊明志的深刻理解和赞美之情。
唐日西颓半明灭,长彗扫天流战血。
六龙不复入东都,连昌已有狐狸穴。
宫前茫茫洛阳路,汉甲胡兵几回度。
火焚马蹴百战场,尽是旧时歌舞处。
游魂不归宫树老,茂陵金玉人间宝。
春耕迤逦上空山,夜燐青荧照秋草。
女几巉巉青插天,东流洛水自潺湲。
兴亡一觉繁华梦,只有山川似旧年。
岁暮柯山客,萧条酒一樽。
贫闲缘事少,老冷赖炉温。
草木千山麓,蓬茅数亩村。
相逢半农圃,无事理鸡豚。
落井吹鸣碓,横参对掩门。
人归邑犬吠,江黑夜虹翻。
栉感颠毛减,书愁病眼昏。
按方成小酿,徵古搆新文。
默喻乾坤意,静看魑魅奔。
何须叹虎兕,吾道古来尊。
高榆百馀年,其大数十围。
修柯遏云日,老蘖干虹霓。
嗟尔拥肿材,大匠已见遗。
何人失剪伐,养此顽钝姿。
夏叶穴虫蚁,繁柯蔽凉飔。
寒凭烈风怒,号白陵冬曦。
鸾凤不女巢,所藏鸦与鸱。
吾宁爱弹射,念尔不适宜。
蟠据起墙屋,斧斤谅难施。
去恶不慎微,既成安可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