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明朝过,何从托此身。
不堪垂老日,翻作负羁臣。
四海无知己,长涂惟见君。
明朝分别处,草木为谁春。
五十明朝过,何从托此身。
不堪垂老日,翻作负羁臣。
四海无知己,长涂惟见君。
明朝分别处,草木为谁春。
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戴良的《岁暮留别》,表达了诗人即将步入五十岁的感慨和对未来的迷茫。首句“五十明朝过”直接点出诗人已经接近半百之龄,暗示时光匆匆;“何从托此身”则流露出对未知命运的忧虑,不知何处安放自我。
“不堪垂老日”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对衰老的无奈,感到在垂暮之年难以有所作为;“翻作负羁臣”则表达了对自己被束缚、不得自由的苦闷,感觉自己像是负重的臣子,无法施展抱负。
“四海无知己”写出了诗人的孤独,感叹在广阔的世间找不到知心朋友;“长涂惟见君”则将唯一的安慰寄托在离别之际的朋友身上,尽管只是短暂的慰藉。
最后两句“明朝分别处,草木为谁春”以景结情,想象明日分别之时,即使花草树木依然生机盎然,但诗人的心中却充满了离别的伤感,无人共享这春天的美好。
整首诗情感深沉,寓含着诗人对人生阶段转变的感慨和对友情的珍视,展现了元末明初文人面对世事变迁的无奈与寂寥。
恭甫铨曹期不来,兴高迹滞令人猜。
鸣鞭走马通宁报,捷径冲泥冒雨回。